文章解析

xiǎo
chí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quán
yǎn
shēng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xiǎo
cái
jiān
jiān
jiǎo
zǎo
yǒu
qīng
tíng
shàng
tóu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荫喜爱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刚露出水面,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了。

逐句剖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 惜:吝惜。,泉眼:泉水的出口。

"树阴照水爱晴柔":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荫喜爱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照水:映在水里。,阴: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刚露出水面,

#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了。

#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池》是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的诗作。此诗首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用“爱”字,化无情为有情,重点表现水面上树枝的婆娑身影,十分空灵。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小荷和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一切,捕捉了稍纵即逝的景物。全诗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以及拟人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小池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属于诗人后期作品,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五月。杨万里后期作品师法自然,多吟咏自然景物。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常州地域辽阔,民风淳朴。杨万里与友人得空经常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小流汇入池塘。岸边杨柳依依,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即为《小池》,题中的“小池”当指杨万里故居“父子侯第”正前方的大水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初夏小池为题材,通过“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全诗聚焦细微之景,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物灵性,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2. 写作手法

拟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惜”和“爱”两个字将泉眼和树阴赋予了人的情感,泉眼好像爱惜那股涓涓细流,树阴仿佛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动静结合:“小荷才露尖尖角”是静态描写,描绘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姿态;“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动态描写,写出了蜻蜓早早地立在荷叶尖上的画面。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鲜活,富有生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展现了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景物描写:诗人通过描写小池这一微小的场景,选取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细小的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3. 分段赏析

《小池》首句写泉眼,说泉眼悄然无声,好像是十分珍惜那涓涓细流。一个“惜”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泉眼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泉流的细小而又潺潺不绝。次句写树阴,树阴倒映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爱”字同样运用拟人,使树阴也有了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柔和、宁静的画面。第三句写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小小的荷叶,呈现出尖尖的角的姿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夏天的到来。末句写蜻蜓,在小荷刚露出尖尖角的时候,早有蜻蜓立在上面,一个“早”字,将蜻蜓的灵动和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进一步突出了小池景色的清新可爱。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诗人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善于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4. 作品点评

《小池》这首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泉眼、树阴、荷叶、蜻蜓,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拟人、动静结合、景物描写等手法,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描绘出了夏日小池的生机与活力。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成为千古名句,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瞬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绝句取景很别致,“泉”则曰“眼”,“流”则言“细”,荷是“小荷”,叶是“尖尖角”,这“尖尖角”上还立着个小小的蜻蜓:诗中之物,无不透着一个“小”字,加上诗题“小池”,通体小巧玲珑,天真妩媚。不待安排句法,只这些小巧天真的形象,已令人目悦神怡。

现代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原馆员赖汉屏《宋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一篇:宋·朱熹《春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