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ē

朝代:宋作者:赵师秀浏览量:2
huáng
méi
shí
jié
jiā
jiā
qīng
cǎo
chí
táng
chù
chù
yǒu
yuē
lái
guò
bàn
xián
qiāo
luò
dēng
huā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逐句剖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青草池塘处处蛙":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有约不来过夜半":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七言绝句,以江南梅雨时节的夏夜为背景,勾勒出诗人独守空斋、静待友人却终未得见的怅然情景。诗中先以“黄梅雨”“池塘蛙”等意象铺陈环境:连绵不绝的雨声笼罩着村落,池塘边青草繁茂,蛙鸣此起彼伏,看似喧嚣的夏日图景,实则以声衬静,巧妙烘托出周遭的空寂氛围,暗含诗人待友不至的焦灼心绪。后两句聚焦人物动态,夜深过半,约定的客人仍未赴约,百无聊赖的主人随手轻敲棋子,看灯花簌簌落下,这一“闲敲”的动作,既流露着等待中的悠然,又暗藏着时光流逝的寂寥,将那份含蓄的寂寞之情融于细节之中。全诗以景寄情,通过黄梅雨季的典型景物与深夜敲棋的生活片段,在动静交织间展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清新自然而韵味悠长,于寻常生活场景中透出文人雅士特有的闲逸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进士,曾任上元县主簿、筠州推官。其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派的艰涩生硬,崇尚白描,多闲逸写景之作,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警句为人所称引。代表作品有《约客》《数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赵师秀在江南黄梅雨季的某个夜晚写下此诗。彼时梅子黄熟,阴雨连绵,家家户户都被笼罩在濛濛雨幕中。他本与友人约好对弈,想借棋局打发这漫长雨夜,从黄昏等到夜半,窗外青草池塘蛙声阵阵,屋内灯芯燃尽结出灯花,友人却始终未到。枯坐等待间,他望着跳动的灯花,下意识敲动棋子,心中既有对友人失约的怅惘,也有被这雨夜寂静氛围触动的思绪,便将这候客不至的经历与眼前景致相融,写下这首兼具生活气息与含蓄情致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场景的七言绝句,借黄梅时节江南家家户户笼罩在烟雨中的景象、青草池塘边此起彼伏的蛙鸣,以及深夜等待友人时灯花坠落、闲敲棋子的细节,写出了诗人候客不至的怅惘心绪与孤寂中的淡淡闲趣。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以“家家雨”“处处蛙”描绘户外烟雨迷蒙、蛙声喧闹的景象,营造出热闹甚至有些聒噪的氛围;后两句则聚焦室内“一灯如豆”的昏暗与“闲敲棋子”的寂静,通过户外喧嚣与室内孤寂的鲜明对照,不仅凸显了诗人候客不至的落寞心境,更让那份被等待拉长的怅惘在动静反差中愈发深沉,使生活场景的诗意与人物内心的微妙情致在对比中自然流露。反衬:以动写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连绵不断的雨声与池塘里此起彼伏的蛙鸣,都是动态的声音元素。诗人用“家家雨”“处处蛙”这些充满动感的景象,衬出环境的静谧氛围。寓情于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黄梅成熟时节,细雨纷纷,蛙声四起的景象。连绵不断的雨与喧闹的蛙鸣,看似是对自然景色的客观描写,实则暗含诗人独守家中等待友人的孤寂之感。烘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连绵阴雨与处处蛙鸣勾勒出江南梅雨季的湿润与喧闹。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落灯花”以“敲棋子”的动作和“落灯花”的景象,细腻展现等待友人时的心境。“敲”字透出百无聊赖的轻叩,棋子在指尖起落间,灯花随敲击簌簌落下,时间在这一重复动作中悄然流逝。这一细节将“有约不来过夜半”的焦灼化为无声的寂寥,用细微的动作与物象变化,含蓄传递出等待落空时的怅然与静谧夜色中的孤独感。

3. 分段赏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前两句以“黄梅时节家家雨”描绘江南梅雨季节的典型景象,连绵阴雨笼罩家家户户,“家家”二字凸显雨水的密集与普遍,为画面铺陈出湿润朦胧的基调;“青草池塘处处蛙”则从听觉切入,池塘边青草繁茂,蛙声此起彼伏,“处处”强化了蛙鸣的喧闹感。两句从视觉“雨”与听觉“蛙”双向落笔,既勾勒出乡村夏雨时节清新恬静的自然风貌——雨水滋润青草,蛙声打破寂静,又以“雨”的连绵暗示友人因天气受阻、未能赴约的客观情境,以“蛙”的聒噪反衬诗人独坐时的寂寥。“有约不来过夜半”此句单刀直入点破诗题,将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纳入“期客”的叙事脉络中。“有约”交代事件缘起,“不来”则点明矛盾核心,而“过夜半”的时间推移,既写出诗人等待之久——从黄昏至夜深,也通过“夜半”时分的静谧,进一步强化友人未至的失落感。这里虽未直言情绪,却以“过夜半”的等待时长,这份从期待到焦虑的心理变化,让前文中“家家雨”“处处蛙”的景象有了依托——原来淅沥雨声与喧闹蛙鸣,皆为诗人独守空屋时的周遭背景,抒发了其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期盼。“闲敲棋子落灯花”尾联以一个细节动作收束全篇:“闲敲棋子”写诗人百无聊赖时下意识的举动,棋子本应在对弈中起落,此刻却被独自敲击,“闲”字既道出等待的无所事事,又暗藏烦躁不安的情绪——仿佛试图以棋子碰撞的声响打破室内的沉寂;“落灯花”则补写灯芯燃尽、花状灯灰坠落的细节,暗示夜已深、等待已久,灯光的昏黄与灯花的零落,更添寂寥氛围。这一动作看似闲适,实则藏着内心的焦虑:敲棋的节奏里,有对友人迟到的抱怨,有独处的百无聊赖,更有对约定的执着坚守。诗人的形象在这一细节中跃然纸上——静坐灯前,指尖棋子轻敲,目光却不时望向窗外雨幕,抒发了诗人的失落与期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典型细节与对比手法勾勒出候客不至的怅然心境。开篇借黄梅雨季的连绵阴雨与池塘蛙鸣的喧闹,营造出江南夏夜特有的湿润氛围,而户外“家家雨”“处处蛙”的喧嚣,恰与室内“一灯如豆”的寂静形成鲜明对照,在动静交织中凸显诗人枯坐等待的寂寥。当等待至夜半,约客仍未而至,诗人下意识“闲敲棋子”的动作,既以机械声响打破沉寂,又借震落的灯花暗示等待之久,这一细节于不经意间将焦虑、失落与片刻的闲淡心绪巧妙融合,在语近情遥的描写中,让孤寂怅惘的情怀跃然纸上,足见诗人捕捉生活细节的敏锐与艺术构思的精巧,看似平淡的笔触下,实则蕴含着精心结撰的韵味,将生活场景的诗意与内心的微妙情致自然交融,读来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一篇: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