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碧云飘悠的蓝天,
"黄叶地":黄叶落满地,
"秋色连波":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
# 波:秋波。,连:相连。
"波上寒烟翠":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 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山映斜阳天接水":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 阳:夕阳。
"芳草无情":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
# 芳草无情:“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更在斜阳外":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黯乡魂":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
#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思。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
#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夜夜除非":每天夜里除非是,
"好梦留人睡":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 独:独自。
"酒入愁肠":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化为相思的眼泪。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描写羁旅乡愁的一首词。上片通过碧云、黄叶、寒烟等景象,展现了秋色的萧瑟与壮阔。下片则由景入情,抒发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词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哀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等一系列秋日景象,构成了一幅辽阔苍茫的秋景图,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为下片抒发羁旅乡愁之情做了充分的铺垫。如“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景暗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如同那远在斜阳外的芳草,绵延无尽。以乐景衬哀情:词中以丽景衬哀情,此词所绘了阔远秾丽的秋景,景色颇为壮丽,却更显离情之伤。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美丽的秋景反而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拟人:“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将芳草赋予“无情”的人性特点,明明是词人自己触景生情,却怪罪芳草不知人情,巧妙地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故乡的遥远,进一步强化了愁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的秋景图。湛湛蓝天,嵌缀着湛青的碧云,大地铺满枯萎的黄叶,秋色与江水相连,江面上寒烟笼罩,远处山峰映着落日余晖,天宇与江水相接,芳草绵延至远方。“碧云”“黄叶”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秋色连波”将秋色与江水融为一体,“寒烟翠”则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此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难以描绘。“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将山、斜阳、水等景象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词人借景抒情,通过层层铺写天地江山,为思乡之情暗暗铺垫,以“芳草无情”形成情感聚焦点,将悠悠乡思离情从景物描写中巧妙透出,由景及情的过渡自然高妙。下片:紧承上片的芳草天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黯乡魂”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追旅思”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缠绵不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只有在梦中才能暂时忘却忧愁,以奇特的造语,深切婉曲地表达情感。“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写因愁思难眠,即便夜景美好也无心观赏,独倚高楼只会增添怅惘。词人劝告自己不要独自登上高楼,因为明月只会勾起他的思乡之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则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生动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哀愁。
4. 作品点评
《苏幕遮·碧云天》是范仲淹所作的抒写羁旅乡思之情的一首词,该词以沉郁雄健之笔力书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风格异于婉约派,获清人谭献“大笔振迅”之誉,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化用其开篇之句成千古绝唱。上片绘就一幅阔远秾丽的秋景图,下片抒情。全词虽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结构,却实现了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和谐统一,以丽景衬柔情,既展现词人胸襟与对生活的热爱,又使情感柔而有骨,意境情调近于传统诗,突破了小词写离愁别恨的局限。
# 杜子美流离兵革中,其咏内子云:“香雾云撥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欧阳文忠、范文正矫矫风节,而欧公词云:“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又“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上分明问”。文正词云:“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又“明月高楼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情之所钟,虽贤者不能免,岂少年所作耶?惟荆公诗词,未尝作脂粉语。
宋俞文豹《吹剑录》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又曰: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留人”,反言愈切。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一
# 范希文“珍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及“芳草无情,又在斜阳外”,虽是赋景,情已跃然。
明末清初沈谦《填词杂说》
# 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将军白发征夫汨”,亦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永叔欲以“玉阶遥献南山寿”敌之,终觉让一头地。穷塞主固是雅言,非实录也。
明末清初彭孙遹《金粟词话》
# 范文正公《苏幕遮》词(略),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清王弈清等《历代词话》卷四引《词苑》
# 此去国之情。
清张惠言《词选》
# “酒入愁肠”二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大笔振迅。
清谭献《复堂词话》
# 范希文赋《苏幕遮》(略),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 沈际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青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又曰: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留人”,反言愈切。按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观前阕可以想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历中外,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
清黄苏《蓼园词评》
# 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清沈辰垣《历代诗余》
上一篇: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下一篇:宋·苏麟《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