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tián
yuán
xīng
sān
shí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zhòu
chū
yún
tián
cūn
zhuāng
ér
dāng
jiā
tóng
sūn
wèi
jiě
gòng
gēng
zhī
bàng
sāng
yīn
xué
zhòng
guā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逐句剖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 绩麻:把麻搓成线。,耘田:除草。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 供:从事,参加。,未解:不懂。

"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 阴:树荫。,傍:靠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南宋范成大所作田园绝句。诗人退居家乡期间,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描绘了成年男女昼夜劳作,以及童孙学着种瓜的场景。写作上语言通俗自然,毫无雕琢之感。通过对比与白描,展现乡村生活日常。诗中刻画的儿童天真可爱,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也传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和儿童的喜爱之情,是范成大田园诗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由南宋范成大创作。范成大曾在官场历经起伏,晚年退居家乡石湖。在此期间,他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得以近距离观察乡村生活。看到乡村男女辛勤劳作,儿童也参与其中的场景,被这种质朴的田园生活所触动,于是写下此诗,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生活风貌,表达对乡村生活和儿童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乡村男女昼夜不停地耘田绩麻的劳作场景,以及童孙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的画面。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江南农村繁忙的农事生活和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不加修饰地勾勒出乡村男女辛勤劳作和儿童学种瓜的场景,生动展现田园生活的真实画面。对比:将乡村成年人“昼”与“夜”不停劳作和“童孙未解供耕织”进行对比,以儿童的天真懵懂衬托出成年人劳动的繁忙;同时,儿童虽不懂耕织却积极参与,又从侧面烘托出乡村浓郁的劳动氛围。

3. 分段赏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首句从形象塑造上,直接勾勒出乡村男女忙碌的劳动画面,“昼”与“夜”点明时间跨度,“耘田”“绩麻”具体呈现劳动内容,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充实与辛劳。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从表达技巧看,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快地描绘劳动场景。内容主题上,体现乡村男女各司其职、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为后文写儿童埋下伏笔。“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刻画乡村儿童形象,“童孙未解”表明孩子们尚不懂耕织之事,却“也傍桑阴学种瓜”,从形象角度,生动展现出儿童天真可爱、模仿劳作的模样。在表达技巧上,以小见大,通过儿童学种瓜这一细节,反映出农村浓郁的劳动氛围与传承。内容主题方面,既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童趣,又传递出劳动教育在乡村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化了田园生活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范成大田园诗的经典之作。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运用白描等手法,细腻勾勒出农村初夏繁忙的劳动场景与儿童学种瓜的天真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韵味。诗歌语言质朴通俗,却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状态,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在文学史上,它丰富了田园诗的题材内容,为后世了解宋代农村生活提供了生动素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画眉鸟》

下一篇:宋·苏轼《春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