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ào
wān

朝代:唐作者:储光羲浏览量:2
chuí
diào
绿
wān
chūn
chūn
shēn
xìng
huā
luàn
tán
qīng
shuǐ
qiǎn
dòng
zhī
sàn
dài
qíng
rén
wéi
zhōu
绿
yáng
àn

译文

春天在绿水湾垂钓,浓杏纷繁,春意已浓。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荷叶摇动才知是鱼儿游散。等待知心人直到日暮,系上小船停靠在绿杨岸。

逐句剖析

"垂钓绿湾春":春天在绿水湾垂钓,

"春深杏花乱":浓杏纷繁,春意已浓。

# 乱:纷繁的样子。,春深:春意浓郁。宋秦观《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飞絮报春深。”

"潭清疑水浅":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

"荷动知鱼散":荷叶摇动才知是鱼儿游散。

"日暮待情人":等待知心人直到日暮,

# 情人:志同道合的人。

"维舟绿杨岸":系上小船停靠在绿杨岸。

# 维舟:系船停泊。维:系。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钓鱼湾》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创作的组诗《杂咏五首》之第四首,作于其仕宦失意、隐居终南山别业期间。此诗以春日钓鱼湾为背景,通过杏花春水、潭荷游鱼等明秀意象的勾勒,将自然景致与青春情思巧妙融合。表面描绘青年垂钓之景,实则暗写其以“垂钓”为掩护,焦灼等待情人的微妙心境。诗中“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联,以双关笔法既写垂钓时对水浅鱼散的疑虑,又隐喻对约会成败的忧惧与期待,将主人公既憧憬又忐忑的心理刻画得丝丝入扣。末句“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点明主题,使前文所有景语皆化为情语,形成山回路转的结构之妙。全诗格调清新,意境透彻玲珑,融天趣与巧思于一体,殷璠《河岳英灵集》赞其“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堪称储光羲田园诗中的隽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与爱情诗​​的巧妙融合。作品通过描绘暮春垂钓的闲适场景,暗藏青年等待情人的微妙心理,将自然景致与青春情思交织为灵动隽永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隐喻:“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表面描写垂钓时的自然观察:因潭水清澈误以为水浅无鱼,见荷叶摇动方知鱼群游散。实则暗喻等待情人的心理:​​“疑水浅”​​象征对约会受阻的担忧(如路途障碍);​​“荷动”​​引发的短暂欣喜(误认情人到来),到发现是“鱼散”后的失落,细腻刻画了期待与焦虑交织的微妙心境。双关:“潭清疑水浅”从字面意义看,“潭清疑水浅”是对垂钓场景的直接描写:小伙子低头观察碧绿的潭水,因水清澈见底,误以为潭水很浅,担心浅水区没有鱼上钩。“水浅”实则是​​双关​​,暗喻“路程多阻”——小伙子担心情人前来赴约的路上遇到阻碍,导致无法按时到达。这种将自然现象与心理担忧结合的双关,既保留了垂钓场景的真实感,又含蓄地传递出等待的焦虑。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以“绿湾”点明春水潋滟,“杏花乱”描绘暮春时节杏花纷飞的动态画面。“乱”字既写花落之繁密,又暗喻主人公内心的焦灼。表面写垂钓闲情,实则借“醉翁之意不在酒”暗示主人公以垂钓为掩护,实则等待情人。杏花的纷繁衬托其故作镇定下的忐忑。扁舟系岸、暮色渐浓的细节,为后续等待埋下伏笔,形成静谧中暗涌期待的张力。第二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清澈见底,误判水浅无鱼;荷叶摇动方知鱼群惊散。此联生动呈现垂钓时的观察细节,展现自然之趣。​​“疑水浅”​​:隐喻对约会受阻的忧虑(如路途障碍或情人失约);​​“荷动知鱼散”​​:荷叶晃动引发的希望(误认情人舟至)与失望(实为鱼散)的瞬间转换,精准捕捉爱情期待中患得患失的微妙心理。语言质朴却含双关,继承乐府传统(如《江南》“鱼戏莲叶”的意象关联),使自然现象与情感波动浑然一体。第三句:“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末句才揭示“待情人”的主旨,将前文所有垂钓行为重新定义为含情的等待。若开篇点题则“气脉尽露”,失去含蓄韵味。以“维舟绿杨岸”收束,画面定格于暮色中的小舟与绿杨,不交代情人是否赴约,留给读者无限遐想。如夕阳余晖下的剪影,成为“永恒的图画”。结尾使前四句的“疑”“知”等心理描写获得双关意义,全诗由写景自然转向抒情,完成“山回路转”的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趣自别。

明顾璘《批点唐音》

# 意象清远,自足正不在多寡。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

# 此见无心于钓,借之以适情,故即景之幽,真乐自在。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有逸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涟漪赴曲,晴色在眉。“日暮”二句忽入,自有条理。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待情人”,候同志也。见钓者意不在鱼。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柳》

下一篇:唐·李白《拟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