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说投诗赠汨罗":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
# 汨罗: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谩说:犹休说。
"身今且乐奈渠何":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
# 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
"试向艾人成祝呵":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 艾人: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人形,称为“艾人”。
"忠言不用竟沉死":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
# 沉死:沉江而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 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昌歜酒":再倒一杯昌歜酒?
# 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觞:古代盛酒器。
"为君击节一长歌":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年年端午风兼雨":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
# 风兼雨:下雨刮风。
"似为屈原陈昔冤":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 陈昔冤:喊冤陈情。
"我欲于谁论许事":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 鹁鸠: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舍:房屋。
南宋诗人
赵蕃(1143~1229),南宋诗人。字昌父,号章泉。祖籍郑州(今属河南),南渡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以太父恩入仕,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后奉祠家居三十余年,卒谥文节。赵蕃与韩淲(字涧泉)合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平淡,意趣深远,有陶渊明遗风。清人辑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端午题材的组诗。描写了端午节相关景象、习俗以及对屈原的缅怀,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与敬仰,同时昔古伤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孤寂。
2. 写作手法
对仗:在第二首中,“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忠言不用”与“留得文章”相对,“竟沉死”与“星斗罗”相对。其中,“忠言”对“留得”,偏正结构相对;“不用”对“文章”,动宾结构相对;“竟沉死”对“星斗罗”,前为动宾结构,后为并列结构,但整体上词性相对,语义相关,通过对仗突出了屈原的不幸遭遇与他文学成就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
3. 分段赏析
其一,“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意为不要说作诗是为了赠给汨罗江中的屈原,如今自身暂且快乐又能把他怎样。诗人开篇以一种看似洒脱却又蕴含无奈的语气,说出人们在端午节作诗纪念屈原,然而屈原已逝,人们当下的快乐似乎与屈原的遭遇形成了一种反差。“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诗人听闻有人向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还试着向艾人祝福。这里通过描述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如用艾束为人形的“艾人”,以及向其祝祷祈福,展现出人们在端午节时除了纪念屈原,也有追求现世幸福的一面,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更多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而生活仍在继续,人们也在寻求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其二,“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直接点明屈原因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终沉江而死的悲剧命运,但他留下的文章却如星星般永垂不朽。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惋惜与同情,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屈原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诗人在端午节这一天,倒上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昌歜酒”是端午节的一种特色酒,诗人以饮酒击节长歌的方式,抒发对屈原的崇敬与追思之情,仿佛在与屈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表达自己对屈原遭遇的感同身受和惺惺相惜。其三“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每年端午节都会刮风下雨,诗人觉得这风雨似乎是在为屈原诉说往昔的冤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雨赋予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烘托出一种悲愤、凄凉的氛围,强化了人们对屈原冤屈的同情。“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诗人想要找人谈论这些心事,却只能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喧闹声。以景结情,用鹁鸠的喧闹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无人可与自己倾诉对屈原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寂寞。
上一篇: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下一篇:宋·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