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chūn

朝代:宋作者:王令浏览量:3
sān
yuè
cán
huā
luò
gèng
kāi
xiǎo
yán
yàn
fēi
lái
guī
bàn
yóu
xuè
xìn
dōng
fēng
huàn
huí

译文

春天的花落了依旧会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但那迷恋美好春光的杜鹃在午夜依旧苦苦啼鸣,不相信,那春天唤不回来。

逐句剖析

"三月残花落更开":春天的花落了依旧会开,

# 更:再,重。

"小檐日日燕飞来":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 檐:屋檐。

"子规夜半犹啼血":但那迷恋美好春光的杜鹃在午夜依旧苦苦啼鸣,

# 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叫。,子规:杜鹃鸟。

"不信东风唤不回":不相信,那春天唤不回来。

#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春》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千家诗》,属写景抒情之作。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并借景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前两句侧重写景,展现春光虽近尾声却仍生机盎然;后两句以景生情,借拟人化的杜鹃形象,传达对春天的依依不舍。全诗既有惜春之意,也流露出诗人坚定自信、不懈追求的态度,表现出他乐观进取、执着向往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子规啼血的执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春光逝去的深切眷恋与顽强挽留的坚定信念,展现了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2. 写作手法

拟人:“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诗人将子规拟人化,说它“不信东风唤不回”。“不信”二字赋予了子规人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不相信自己夜半悲鸣唤不回那离去的春天。这种写法生动地刻画出子规挽留春天的强烈愿望,也侧面表现出诗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则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花虽凋落,却又重新盛开;燕子虽离去,也终将归来。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在深夜仍啼不止,似乎不肯相信春风已不可挽回。句中“落更开”描绘了暮春三月花谢又开的景象,展现出春光未尽、生机犹存的特征;“燕飞来”写出屋檐下燕子穿梭飞舞,进一步烘托出暮春的生动气息。后两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刻画杜鹃鸟形象,寄托了诗人惜春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凄美动人的情感。“东风”指春风,“子规”即杜鹃,常在暮春哀鸣。诗人借“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表达了他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愿望,既体现出惜春的情怀,也彰显出内心的自信与坚韧,展现了他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中的子规(杜鹃)形象不同于以往诗歌中常见的哀伤、凄切的意象,而是赋予了更为积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下一篇:宋·王安石《夜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