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形何完完":月亮形态何等圆满,
"秋静气弥放":秋夜静谧中清气愈发舒展。
"玉轮困瑕纇":明月如玉轮却困于瑕疵,
# 困:嘉业堂本作因。
"投掷去天仗":仿佛被天庭弃置不用。
"前无衡轭施":前方无轭绳牵引,
"凭谁挽能上":谁能助它重返天际。
"回旋天地周":它回旋于天地之间,
"驰骋固已壮":奔腾之姿本应雄壮。
# 固:原校:一本作信。
"古今磨不磷":千古明月历经磨砺而不损,
"刚耿固可谅":刚直之性终可谅解。
"予欲假之游":我欲借月遨游,
"自投上穷亢":直抵九天极处。
"东折扶桑枝":向东折取扶桑神树之枝,
# 枝:原校:一本作株。
"西塞昧谷旷":向西堵塞昧谷日落之谷。
"天机与回斡":掌控天体运转之机,
"日驭纵休畅":让太阳车自由奔驰。
"苟留扬辉中":若能永驻清辉之中,
"无复颠恻怅":再无颠沛忧思。
# 颠:原校:一本作倾。
"是谋敢吾专":此计虽狂,
"行矣天帝访":我仍欲访天帝问路。
# 天:原校:一本作期。
"传闻天路艰":传言天路险阻,
"蹉蹶就沦丧":一失足恐将陨落。
# 蹶:原校:一本作跌。
"帝居深九阍":天帝居所深锁九重门,
"有谒未易傍":凡人岂敢轻易靠近。
"鬼神喜阴暗":鬼神偏爱幽暗,
"陈列忌忠亮":忠直光明反遭忌惮。
"进知自致艰":进则自陷困境,
"退使斯谋妄":退则宏图成空。
"回头暮堂上":回首人间暮色,
# 上:原说:一本作中。
"萤爝光相望":唯有堂前萤火与月辉遥相映照。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以“完完”状月之圆满,呼应中秋满月之景,但“秋静”暗含清冷孤寂。又笔锋陡转,以“玉轮困瑕纇”将月拟人化,喻指诗人自身如美玉蒙尘、遭天庭弃置(“天仗”代指朝廷)。“玉轮”象征高洁理想,“瑕纇”暗指仕途坎坷或人格瑕疵。以月之“困”自喻怀才不遇,愤懑中隐含对现实的批判。再六句借月之运行追问天道。“衡轭”喻指掌控命运的力量(如君权或时运),诗人质问“凭谁挽能上”,实为对自身才华无人赏识的愤懑。“回旋天地”写月亮在天地间转了千万年,“古今磨不磷”以磨刀石喻时间,强调月(诗人)的刚直品性历经磨难而不变。通过“刚耿固可谅”的自我剖白,展现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再六句诗人突发奇想,欲借月之力遨游天地。“扶桑”“昧谷”为神话中日升日落之地,以夸张手法写其“折枝塞谷”的狂想,实为对突破现实束缚的渴望。“东折”“西塞”凸显诗人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色彩。“日驭纵休畅”暗指希望摆脱礼法约束,追求精神自由。再六句写幻想破灭后,诗人直面现实困境。“天路艰”“蹉蹶沦丧”直指仕途险恶,“九阍”(天门)象征权力中心的高不可攀。以“鬼神喜阴暗”讽刺官场黑白颠倒,“忌忠亮”揭露忠直之士反遭排挤的世态。从“欲假之游”的激昂转为“进退两难”的悲慨,深化了诗歌的悲剧性。最后两句以“萤爝”(萤火与火炬)对比月辉,喻指理想(月)与现实(萤)的巨大落差。月之“扬辉”象征高洁理想,萤爝之“微光”暗示诗人渺小与孤独。暮色中“堂上”独对萤火,既呼应开篇“秋静”,又以冷寂画面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宋无《废宅》
下一篇:宋·姜夔《翠楼吟·月冷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