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jiè

朝代:宋作者:王令浏览量:3
dāng
shì
xiōng
huái
怀
wàn
chún
píng
shēng
cái
shù
lǎo
jīng
lún
kuàng
féng
yáo
shùn
dēng
xián
zhōu
wàng
rén
zhì
dìng
zhī
wén
fēng
yóu
jǐng
mín
jiǔ
mén
tiān
liú
suì
cháng
lìng
shì
wèi
pín

译文

您当下的胸怀,有着万古流传的淳朴,平生的才学谋略,久经磨练,成熟精湛。何况正逢贤君在位、广纳贤才的时代,您的才能足以媲美伊尹、周公等古代贤相,无需仰望古人。一旦得志掌权,必定能改变不良的风俗,您声名远播,民众听闻,也足以受到警醒。可惜难以接近朝廷,与皇帝相距遥远,但不应长久让您仕途不顺,困于贫困。

逐句剖析

"当世胸怀万古淳":您当下的胸怀,有着万古流传的淳朴,

"平生才术老经纶":平生的才学谋略,久经磨练,成熟精湛。

# 老经纶:指治理国家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术:原校:一本作事业。

"况逢尧舜登贤日":何况正逢贤君在位、广纳贤才的时代,

"不复伊周望古人":您的才能足以媲美伊尹、周公等古代贤相,无需仰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一旦得志掌权,必定能改变不良的风俗,

"闻风犹足警斯民":您声名远播,民众听闻,也足以受到警醒。

# 警:一本作起。

"九门无谒天旒邃":可惜难以接近朝廷,与皇帝相距遥远,

# 邃:一本作过。,旒:原作旋,据明本改。

"何惜长令仕为贫":但不应长久让您仕途不顺,困于贫困。

# 何:明本作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介甫》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是对王安石的高度赞誉与期许。首联称赞王安石胸怀古朴淳厚,具备经纶之才;颔联言值此贤君在位、广纳贤才之际,王安石可比肩伊尹、周公等古代贤相;颈联预想得志后的王安石能移风易俗,其声名也能警醒民众;尾联感慨虽难以接近朝廷,但不应因仕途不顺而困窘。运用典故,以“尧舜”“伊周”等典故烘托王安石;采用直抒胸臆,直白表达对王安石的赞美与期待。作品以其对王安石精准且热情的赞颂,展现了王令诗歌善于表达推崇之情、具有政治抱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当世胸怀万古淳,平生才术老经纶”开门见山,直接赞美王安石。称其胸怀具有万古以来的淳朴之风,强调其品德高尚;“平生才术老经纶”则表明王安石一生的才学谋略,是久经磨练、成熟精湛的,为后文进一步赞扬做铺垫。颔联“况逢尧舜登贤日,不复伊周望古人”运用典故,以“尧舜”喻指当时贤明的君主,点明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贤君在位、广纳贤才之时。“不复伊周望古人”,意思是王安石无需仰望伊尹、周公等古代贤相,暗示他的才能足以与古代贤相媲美,高度肯定了王安石的政治才能与地位。颈联“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展开想象,设想王安石若得志掌权,必定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俗,展现其强大的变革能力。“闻风犹足警斯民”,进一步说明王安石声名远播,即便只是听闻其声名,也足以警醒民众,突出其影响力。尾联“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九门无谒天旒邃”,感慨王安石难以接近朝廷,“天旒”代指皇帝,言其与皇帝之间距离遥远,仕途不顺。“何惜长令仕为贫”则表达不应因仕途不顺而长久处于贫困,流露出对王安石境遇的惋惜与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其二十五)》

下一篇:宋·赵崇鉘《南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