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群生性命微":谁说这群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
# 微:微不足道。,群生:这里指小鸟。,道:说。
"一般骨肉一般皮":它们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
# 一般骨肉一般皮:一样的骨肉一样的皮,即鸟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一般:一样。
"劝君莫打枝头鸟":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
# 莫:不要。
"子在巢中望母归":幼鸟还在巢中盼望着母亲的归来。
# 望:盼望。,子:幼鸟。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鸟》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咏物劝诫诗。此诗以反问开篇,提出诗人对生命的独特见解,继而通过描绘鸟与人类相似的血肉之躯,呼吁人们善待动物。诗中巧妙运用“子盼母归”的动人场景,以真挚情感打动读者,传递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借鸟喻人,既劝诫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也隐喻权贵应体恤百姓,体现了诗人对众生平等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反问:首句“谁道群生性命微?”以反问开篇,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增强了语气和情感表达。对比:“一般骨肉一般皮”通过类比,将鸟与人类相提并论,强调生命的平等性。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即以“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这一反问句式,振聋发聩地提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见解。反问的语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更彰显出诗人对生命的无比尊重与珍视。诗人明确指出,无论是鸟还是人,都拥有同样的骨肉之躯,生命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世间万物平等生命的深刻认同。紧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道:“诚然,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间万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这里,诗人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生命的真谛——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而宝贵的,都应得到同等的尊重与关爱。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体现了诗人博大的仁爱之心。随后,“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两句,诗人以情动人,提出了人类应善待动物的劝诫。诗人通过描绘幼鸟在巢中盼望母鸟归来的动人情景,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善良。这一场景不仅令人心生怜悯,更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共鸣与尊重。诗人以此劝诫世人,要善待每一个生命,不要因一时的私欲而伤害无辜。
4. 作品点评
该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借助“子望母归”的深情场景,传达了对动物的善待之念与对鸟类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不仅展现了强烈的生态关怀,更蕴含了深远的寓意:他以鸟为镜,映射人间,意在提醒当时的权贵应平等看待并尊重平民百姓,因为无论贵贱,每个生命都承载着同等的价值与尊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提醒着后人要善待动物,尊重生命,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盼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现代历史研究专家、资深编辑马兆锋《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
上一篇:唐·施肩吾《秋夜山居二首》
下一篇:唐·包佶《再过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