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huáng
láng
zhōng
duì
xīn
huā
ji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ài
gāo
rén
yín
yùn
bēi
qiū
bìng
gǎn
shuāi
huái
怀
huáng
huā
zhù
xìng
fāng
xié
jiǔ
hóng
tiān
chóu
zhèng
mǎn
jiē
shì
hūn
xīng
jīn
duàn
xiān
láng
bēi
sháo
wèi
shuí
pái
kuì
jūn
xiāng
dōng
xià
fèi
chóng
yáng
zhāi

译文

君为爱菊高人正在吟咏高超诗句,我乃悲秋病客深感衰老病弱悲哀。新菊绽放助雅兴您携酒邀我前往,红叶飘落增烦愁无意中已满台阶。我已笃信佛教吃斋多年荤程早断,仙郎桌上酒具餐具不知为谁安排。愧对您回忆当年东禽赏菊的情状,重阳节我破例开斋与您畅饮开怀。

逐句剖析

"爱菊高人吟逸韵":君为爱菊高人正在吟咏高超诗句,

# 逸韵:格调高雅的诗篇。

"悲秋病客感衰怀":我乃悲秋病客深感衰老病弱悲哀。

"黄花助兴方携酒":新菊绽放助雅兴您携酒邀我前往,

"红叶添愁正满阶":红叶飘落增烦愁无意中已满台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我已笃信佛教吃斋多年荤程早断,

# 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这里指香山居士,即白居易本人。

"仙郎杯杓为谁排":仙郎桌上酒具餐具不知为谁安排。

# 杯杓:酒器。

"愧君相忆东篱下":愧对您回忆当年东禽赏菊的情状,

"拟废重阳一日斋":重阳节我破例开斋与您畅饮开怀。

# 重阳一日斋:重阳节里原本要吃素斋,只因对方的盛情,于是打算破戒饮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赞美皇甫郎中高雅脱俗,却因身体衰弱而自伤;颔联仍形成对照,写对方在花间饮酒,而自己空对满阶红叶生愁;颈联说自己如今已断荤腥,不知对方为谁设宴;尾联为表感激,诗人欲在重阳节这天破除斋戒,与友人共度佳节。全诗通过菊花、红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同时流露出诗人伤感、索寞的情绪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答诗。将吟咏菊花与抒写友情及人生感怀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时值重阳,友人寄来咏叹新菊的佳作自己却沉浸在感秋伤怀的情绪,尽显伤感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面对盛开的菊花,诗人正兴致勃勃地想要携酒助兴,而阶前满布的红叶,却为友人平添了愁绪。这一“乐”一“忧”的对比,巧妙地引出了邀请赴宴这件事,为诗情的发展作了铺垫。化用:“愧君相忆东篱下”化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在表达对友人于东篱之下仍相念自己的盛情感到愧疚的同时,也使其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拟废除重阳节一日持斋的惯例,前往赴宴。

3. 分段赏析

首联“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诗人运用对仗中的对比句式开篇,以酷爱菊花之人的身份,针对菊主人及其《对新菊花》诗这一特定对象,抒发了自己的赞叹与感慨。诗人巧妙地化用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名句,自称“悲秋病客”,这既是诗人自身衰迈情怀的真实写照,也为“爱菊高人”设置了一个对照面,从而反衬出对主人的颂扬之情。其中,“吟逸韵”是赞美主人的诗作,“感衰怀”则是对自己诗作的谦逊之辞。颔联“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诗人在对仗结构与情感心态的安排上与首联相同,依然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对仗。然而笔触转向了实景的触发:一边是面对盛放的菊花,兴致高涨而预备携酒畅饮;一边则是看到满阶的枫叶,正增添着愁绪。这一“乐”一“忧”的鲜明对比,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主客双方的情感差异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固然是对首联诗情的自然承接与发展,但更重要的是点出了主人邀请赴宴之事,为诗情的后续展开做好了铺垫。颈联“居士荤星今已断,仙郎杯构为谁排。”这一联采用工整的对仗。诗人笔锋一转,在陈述了自己因戒律所限而难以赴宴的原因后,竟抛出“仙郎杯构为谁排”这一反问句。这一问在看似关锁之处使诗意陡然一顿,造成诗情的跳跃之感。在委婉推辞和戏谑之语中,透露出朋友关系的融洽,于率直之中展现质朴本色。这种写法既为抒发情谊埋下情趣伏笔,也悄然掀起了一层情感的波澜。尾联“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在这似断实续的情感倾诉中,诗人以“愧君”二字领起,既表达了对菊主人深厚情谊感到的愧疚(“东篱下”代指种菊之处,化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也隐含了对主人“东篱下”相招美意的感愧。由此,诗人毅然作出了在重阳佳节破例停止斋戒一天、应邀赴宴的决定,明确回应了题目中“见忆”(感念您相忆相邀)的核心。至此,佛法规诫的力量终究抵挡不住真挚友情与赏菊雅兴的魅力,那位自伤自怜的“悲秋病客”,也因此精神一振,俨然化身为追慕菊花高洁的“爱菊高人”。

4. 作品点评

该诗首联与颔联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主客情感层层激荡,使人情与菊韵交相辉映。扬抑交错的情感表达贯穿诗章,笔法迂回婉转,在庄重与谐趣之间取得平衡。全诗结构跌宕起伏,意趣盎然,以高雅格调与深厚意蕴成就了一首意蕴绵长的酬唱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忆汉月》

下一篇:唐·卢照邻《江中望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