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己未岁":开成己未年,
"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我已到了像蒲柳般衰弱的年纪,六十八岁。
"冬十月甲寅旦":冬季十月甲寅日清晨,
"始得风痹之疾":开始患上风痹之症。
"体瘝目眩":身体疲惫不堪、头目眩晕,
"左足不支":左脚无力支撑,
"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大概是年老体弱和疾病一起发作,按时令到来罢了。
"余早栖心释梵":我早年便倾心于佛教义理,
"浪迹老庄":也流连于老庄之道。
"因疾观身":借着疾病反观自身,
"果有所得":果然有所领悟。
"何则":为什么这么说呢?
"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对外超脱身体形骸,对内忘却忧愁嗔恚,
"先禅观而后顺医治":先以禅修观心,再顺应医术治疗。
"旬月以还":一个月左右,
"厥疾少间":我的病情稍有好转。
"杜门高枕":闭门不出,高枕而卧,
"澹然安闲":心境淡泊安闲。
"吟讽兴来":当吟咏诗兴萌发时,
"亦不能遏":也无法抑制。
"因成十五首":于是写成十五首诗,
"题为病中诗":题名为《病中诗》。
"且贻所知":姑且赠送给知己好友,
"兼用自广":同时用以自我宽慰。
"昔刘公干病漳浦":从前刘公干在漳浦患病,
"谢康乐卧临川":谢康乐在临川卧床,
"咸有篇章":都留下诗篇,
"抒咏其志":抒发志向。
"今引而序之者":如今我写下这篇序文,
"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是担心不了解我的人或许会加以讥讽。
"世间生老病相随":世间生老病死相伴相随,
"此事心中久自知 ":这事我心中早已明白知晓。
"今日行年将七十":如今我年纪即将七十岁,
"犹须惭愧病来迟":还该惭愧病痛来迟了些。
# 惭愧:因自己有缺点而感不安。
"方寸成灰鬓作丝":心绪已成灰烬鬓发如丝,
# 方寸:指人的心,心绪。
"假如强健亦何为":即便身体强健又能如何。
"家无忧累身无事":家中没有令人烦忧的牵累,自身也没有繁杂的事务,
"正是安闲好病时":正是我悠闲自在养病的时候。
"李君墓上松应拱":李君墓上的松树应已合抱,
# 李君:指何人不详。有人认为是李白。
"元相池头竹尽枯":元相池边的竹子全都枯槁。
# 元相:指何人不详,有人认为是指元稹。
"多幸乐天今始病 ":万幸啊乐天如今才生病,
"不知合要苦治无":不知是否需要苦苦医治呢。
"目昏思寝即安眠":眼昏想睡时便安然入睡,
"足软妨行便坐禅":脚软不便行走就坐禅修心。
# 坐禅:佛教术语,指盘膝静坐。
"身作医王心是药":要把身体当为最好的医生,把心当作药,
"不劳和扁到门前":不必有劳扁鹊先生到家来。
"交亲不要苦相忧":亲友们不要为我苦苦担忧,
"亦拟时时强出游":我也打算时常勉强外出游历。
"但有心情何用脚":只要有出游的心何需用脚,
"陆乘肩舆水乘舟":陆路坐肩舆水路乘舟而行。
# 肩舆:轿子。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以直白如话的语言道出对生老病死的坦然认知,“久自知”三字可见诗人早将病痛视为常态。“惭愧病来迟”自嘲,将衰老病痛转化为对岁月馈赠的感恩,通过年龄与病期的对比,展现“乐天知命”的达观心态,语言质朴却蕴含人生通透感。第二首:“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方寸成灰”以比喻写心灰意懒,“鬓作丝”写衰老之态,却笔锋一转反问“假如强健亦何为”,消解病痛的沉重。后两句以“家无忧累”“身无事”的现实处境,点明病中安闲的可贵,通过“强健”与“病时”的对照,将病痛转化为享受清闲,体现佛道思想中“随遇而安”的心境。第三首:“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借友人李君墓松、元相池竹的凋零,反衬自身“今始病”的“多幸”,以景物衰枯暗示人生无常,用对比手法强化对生命的珍惜。“不知合要苦治无”以幽默口吻调侃病情,表面轻描淡写,实则隐含对逝去友人的缅怀,于旷达中见深情。第四首:“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以“目昏思寝”“足软坐禅”的日常细节,刻画病中自适之态,“即”“便”二字凸显随遇而安的从容。“身作医王”将自身比作医病之人,“心是药”以比喻强调心态对病痛的疗愈,化用名医“和扁”(医和、扁鹊)的典故,暗指内心澄明胜过外求医术,体现“以心御病”的哲思。第五首:“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以劝慰亲友的口吻,展现积极面对病痛的态度。“但有心情何用脚”打破“行游需足”的认知,以“陆乘肩舆、水乘舟”的变通之法,诠释“心境自由胜过身体束缚”的哲理。
上一篇:唐·韩翃《赠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