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tá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nán
chūn
lái
绿
chuān
shí
qiáo
zhū
liǎng
rán
nián
nián
sòng
héng
táng
chuí
yáng
huà
chuán

译文

春天来了,南浦一带一片翠绿,石桥和朱塔依旧像从前一样。每年都在横塘的路上送别友人,在细雨中,垂杨下系着华丽的游船。

逐句剖析

"南浦春来绿一川":春天来了,南浦一带一片翠绿,

# 一川:是为一片,遍地。,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石桥朱塔两依然":石桥和朱塔依旧像从前一样。

# 朱塔:红色的宝塔。这里指寒山寺的塔。,石桥:指枫桥。在横塘之北。

"年年送客横塘路":每年都在横塘的路上送别友人,

"细雨垂杨系画船":在细雨中,垂杨下系着华丽的游船。

# 画船:油漆彩绘之船。,系:拴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横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精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围绕送别朋友的场景展开,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歌前两句着力描绘送别之景,后两句则着重抒发离别之情。范成大以饱含抒情的笔触勾勒景物,借助对环境景色的细致描绘,巧妙烘托出离别时的伤感,做到了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缠绵,余韵悠长,让人读罢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题材诗。描绘了春天横塘边的景色,南浦绿意盎然,石桥与朱塔静静伫立,年年在此送客,细雨中垂杨系着画船。营造出一种清新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体现了时光的流转和送别的频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之情,以及因离别产生的淡淡忧伤,同时蕴含着对横塘这一送别之地的特殊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借“南浦”“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等景物,营造出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感慨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为委婉含蓄。烘托:“细雨垂杨系画船”一句,通过细雨、垂杨等景物烘托出送别的惆怅氛围,以景衬情,强化了离别的忧伤之感。以乐景衬哀情:首句“南浦春来绿一川”描绘出南浦春天生机勃勃的绿色,本是充满活力的乐景,但在送别的情境下,更衬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哀伤,形成鲜明的情感反差,使哀伤之情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生动展现了横塘的迷人景色。春天翩然而至,在这送别之地,一川绿水悠悠流淌,映入眼帘的还有那横跨水面的石桥以及高高耸立的寒山寺塔。诗句中“南浦”一词的运用,悄然暗示了送客之意,而“依然”二字,则表明诗人并非初次来到横塘,而是常常到访,这为后文“年年送客”埋下伏笔。在这里,石桥与朱塔可不单单是为了点缀风景,它们更是一次次离别的见证者。此外,“垂杨”即柳树,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那随风摇曳的依依杨柳,在细雨中摆动着枝条,仿佛是在苦苦挽留即将远行的行人,为这场送别增添了浓浓的惆怅之感;“系画船”描绘了船正等待着人离去的画面,表面写船被拴系,实则隐隐透露出催促启程之意,进一步加深了送别时的愁苦氛围。后两句“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直抒离别之情。在这年年都要送别友人的横塘路上,如今又有一艘画船即将扬帆远去,它在蒙蒙细雨中被拴系在杨柳岸边。垂柳轻拂着画船,细雨纷纷洒落,诗人在雨中送别友人,这依依惜别的场景愈发让人感伤。诗句环环相扣,而末句那饱含深情的景物描写,犹如神来之笔,瞬间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命力。

4. 作品点评

诗的开篇先描绘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春景图,而后自然地过渡到送别场景。诗中写的虽是今年的送别,却特意点明“年年送客”,于是,眼前的春水如同往年一样碧绿,石桥和朱塔也依旧如往年那般屹立不倒,就连细雨中拴系的画船都与往年别无二致,只是送别的对象发生了变化。那么,去年、前年送别的那些人如今身在何处呢?而今天送走的这位朋友,等到明年春天,当诗人再次送别他人时,又会在何方呢?如此一来,诗歌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愈发浓烈,离别的滋味愈发令人难以承受。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手法,由一层意境拓展为多层,越发打动人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岁月流逝、聚散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画地学书》

下一篇:宋·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