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ī
shǒu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2
huī
shǒu
qún
shuō
jià
shí
fān
shān
ǒu
piàn
yún
chū
què
suí
huán
sōng
fēng
xiāo
shí
liù
cóng
chán
ā
mǐn
shū
chù
gèng
tiān
máo
jiān

译文

我挥手告别那繁华的群玉府,说要驾车前往那遥远的石帆山。偶然间与一片白云一同飘出,却又紧随一只孤独的鹤返回。傍晚时分,松林中的风声萧瑟凄凉,石头上的水流在夜晚淙淙流淌。在阿敏读书的地方,我还想再添上一间简陋的茅屋。

逐句剖析

"挥手群玉府":我挥手告别那繁华的群玉府,

"说驾石帆山":说要驾车前往那遥远的石帆山。

"偶与片云出":偶然间与一片白云一同飘出,

"却随孤鹤还":却又紧随一只孤独的鹤返回。

"松风暮萧瑟":傍晚时分,松林中的风声萧瑟凄凉,

"石溜夜淙潺":石头上的水流在夜晚淙淙流淌。

"阿敏读书处":在阿敏读书的地方,

"更添茆一间":我还想再添上一间简陋的茅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陆游的《挥手》是一首描绘诗人挥别繁华、向往隐逸生活的五言律诗,通过托物起兴、借景抒情及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诗人与“片云”同出、“孤鹤”还山的超脱心境,以及夜晚松风萧瑟、溪水潺潺的宁静氛围。诗中“挥手群玉府,说驾石帆山”开篇即点明主题,尾联“阿敏读书处,更添茆一间”则具体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景,表达了对读书与自然的双重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展现了其才情横溢、超然物外的文学造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隐逸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陆游于嘉泰四年秋,在山阴创作了《挥手》一诗。彼时,他已历经仕途波折,内心向往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在山阴,他沉浸于自然之美,深感大自然的宁静与壮丽,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于是,他提笔写下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真挚的情感抒发,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融入其中,展现了一位文人士大夫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松风暮萧瑟,石溜夜淙潺”,来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景物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对比:诗人通过“群玉府”与“石帆山”的对比,展现了从繁华尘世到自然山水的转变,突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间接抒情:诗人在直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同时,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间接抒发情感,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多样和立体。

2. 分段赏析

首联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陆游离开繁华尘世,决定前往石帆山隐逸的意愿,奠定了全诗的主题和基调。颔联通过描绘诗人与“片云”同出、随“孤鹤”还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态,同时寓意着诗人与尘世若即若离的关系。颈联细腻地描绘了夜晚山林的宁静与深远,通过松风的萧瑟和溪水的潺潺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宁静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尾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具体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珍视和向往,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陆游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春日》

下一篇:宋·王禹偁《寒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