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老宁无五亩园":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
# 宁无:难道没有。,归老:老了归家隐居。
"读书本意在元元":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 元元:指人民。
"灯前目力虽非昔":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
"犹课蝇头二万言":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 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鉴》。课:这里作阅读解。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即事抒怀题材。诗中首句表明归乡隐居之志不因无田园而改变,次句点明读书是为了百姓。后两句描述在灯下虽视力大不如前,仍坚持研读大量书籍的情景。全诗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终身好学的高尚情操。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直接表明自己的归隐之志和读书为民的目的,情感真挚,掷地有声,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怀。细节描写:“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对诗人灯下读书这一细节进行描写,“灯前”点明场景,“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通过前后对比,细致展现出诗人不顾身体条件下降仍坚持读书的形象,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开篇直抒胸臆,“宁无”强调归乡隐居之志的坚定,同时直接点明读书是为了黎民百姓,体现了诗人的广阔胸怀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高度概括了诗人的志向与读书目的。“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此句为写实,生动描绘出诗人在灯下读书的画面。“虽非昔”突出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变化,“犹课”则强调了诗人坚持读书的执着,从侧面反映出他心系百姓、不断求知的精神。
4. 作品点评
《读书》一诗充分展现了陆游的家国情怀与好学精神。在艺术上,直抒胸臆与细节描写相结合,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高尚的追求。它不仅是陆游个人生活与思想的写照,也为后世了解南宋文人的担当和精神世界提供了生动样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能给予读者以精神鼓舞和启迪。
# 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淋漓酣畅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的某些侧面。
现代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
上一篇:宋·丘葵《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