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o
shì
jìn
·
·
yuán
chū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cǎi
shèng
dòu
huá
dēng
píng
dōng
fēng
chuī
què
huàn
xuě
zhōng
míng
yuè
bàn
shǐ
使
jūn
xíng
hóng
tiě
xiǎng
chūn
bīng
lǎo
qíng
wéi
yǒu
qián
cūn
méi
zài
qiàn
zhī
suí
zhuó

译文

彩幡与华丽的花灯相互争艳,平原大地上春风又已吹遍每个角落。我想呼唤起空中冰雪般晶莹的一轮明月,伴随我一起享受行乐。回忆过去战旗高举金戈铁马踏遍冰雪原野,年老后这种情怀已经消失。只有前村清高孤傲的梅花依然存在,折取一枝永远伴随着我。

逐句剖析

"彩胜斗华灯":彩幡与华丽的花灯相互争艳,

# 彩胜:剪彩所作的首饰,又叫幡胜。《续汉礼仪志》:“立春之日,立青旛于门外。”

"平地东风吹却":平原大地上春风又已吹遍每个角落。

"唤取雪中明月":我想呼唤起空中冰雪般晶莹的一轮明月,

# 唤:呼唤。

"伴使君行乐":伴随我一起享受行乐。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王道夫。

"红旗铁马响春冰":回忆过去战旗高举金戈铁马踏遍冰雪原野,

# 红旗铁马响春冰:苏轼《上元夜》诗:“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铁马: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琤有声。

"老去此情薄":年老后这种情怀已经消失。

# 老去:年老后。

"惟有前村梅在":只有前村清高孤傲的梅花依然存在,

# 惟有前村梅在:前村二句:陶岳《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条:“僧齐己,长沙人,……天性颖悟,于风雅之道日有所得。……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搴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惟:只有。

"倩一枝随著":折取一枝永远伴随着我。

# 倩: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好事近·元夕立春》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彩胜与华灯争艳、东风吹拂的热闹场景,亦暗含着春寒料峭的时令特点。下片写红旗铁马回溯往昔壮岁的豪迈情怀,紧接着以“老去此情薄”直接抒发暮年心境,最后化用“前村深雪一枝梅”的典故,寄托了词人对高洁品性的坚守。全词通过对元夕立春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梅花浓厚的喜爱之情,以及壮志难酬后在寻求精神超脱时内心的矛盾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正月,当时社会相对稳定,辛弃疾正罢官闲居带湖家中,与好友王道夫在元宵佳节相聚,为应和王道夫所作之词而写下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全词营造出热闹中蕴含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反衬:“老去此情薄”,词人明确表达对赏灯、宴会的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却对梅花表现出别样的钟情。这里以对赏灯、宴会等世俗热闹活动的冷淡态度,反衬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与浓厚情感。化用:“红旗铁马响春冰”化用苏轼《上元夜》“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苏轼在诗中对比不同时期上元节的心境,辛弃疾借此暗示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以及如今心境的转变,增添了一层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化用齐己诗意,将“前深雪一枝梅”的意象融入词中。以“前村梅在”描绘出梅花独自绽放在前村的画面,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更表达出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3. 分段赏析

上片:“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开篇描绘景物,元夕夜晚,东风轻轻吹拂,彩胜和花灯相互比美,光彩辉映。一个“斗”字,既点出元宵与立春两节合一的特点,又写出人们格外欢乐、十分热闹的场景。“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写词人陪着好友一同享受佳节,“雪中明月”展现出月夜的美丽,“唤取”明月“陪伴使君”,体现出词人对好友的深厚情谊,文笔开阔灵动。​下片:“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化用苏东坡《上元夜》中“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苏轼在诗中对比了前年在朝廷、去年在中山府、今年在惠州贬所这三次元宵节的不同心情,词人借此暗示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以及如今心境的转变。“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化用齐己的诗意,与前两句形成转折,说自己对踏冰观灯的兴趣大大降低,却对踏雪寻梅格外喜爱,还要“倩一枝随著”。原因不仅在于“梅以韵胜,以格高”(范成大《梅谱》),还因为它是前村雪地中的一抹春色,给人间带来春的讯息,暗暗点出立春的意思。前两句写元宵,后两句点立春,写元宵时用“情薄”二字,写立春时则用“倩”“唯有”等词,显示出对梅花、对春天的深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千年调·左手把青霓》

下一篇:宋·辛弃疾《醉翁操·长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