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何似":面对这白牡丹,该把它比作什么呢,
"似吴宫初教":它就如同吴宫之中刚开始接受训练的宫女,
"翠围红阵":身着红绿衣裳,如排列成阵的翠影红妆。
"欲笑还愁羞不语":它好似想要绽放笑容,却又带着忧愁,娇羞得默默不语,
"惟有倾城娇韵":唯有那倾国倾城般的娇美韵味。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
"翠盖风流":繁茂的枝叶如同贵人出行时的翠色伞盖般尽显风流,
# 翠盖:喻叶。
"牙签名字":它有着雅致的名字。
# 牙签:喻枝。
"旧赏那堪省":看过这白牡丹后,曾经欣赏过的那些名花异草,都再也经不起细看了。
# 旧赏:曾经的赏心乐事。
"天香染露":白牡丹在夜露的润泽下仿佛浸染了天香,
"晓来衣润谁整":清晨时分,那被露水沾湿的“衣衫”,又有谁来为它整理呢。
"最爱弄玉团酥":我最喜爱名为弄玉、团酥的这两种白牡丹,
# 弄玉团酥:玉、酥当均形容白色,弄玉、团酥当均形容白牡丹之色泽。
"就中一朵":其中有一朵,
"曾入扬州咏":曾被写入扬州的诗篇。
"华屋金盘人未醒":在华丽的房屋、名贵的器具映衬下,仿佛人还未从沉醉中苏醒,
"燕子飞来春尽":此时燕子归来,春天却已接近尾声。
"最忆当年":最让人回忆起当年,
"沉香亭北":在沉香亭北,
"无限春风恨":有着无限的春风愁绪。
"醉中休问":醉意之中无需再问,
"夜深花睡香冷":夜深了,花儿沉睡,香气也渐渐清冷。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属于南宋辛弃疾所创作的词。此词围绕白牡丹展开,也是一首咏物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之时,彼时范廓之原唱已佚。开篇以初练宫女为喻描绘初开牡丹,笔调新颖独特。词中细致刻画了牡丹欲开还蹙、花枝低垂,恰似倾城佳人娇羞不语的动人情态,并以“旧赏”之花作衬,凸显其与众不同。同时,对牡丹经染露天香而滋润光洁、风韵天然的特点也有生动描绘。下片依旧以人喻花,先点明牡丹既可爱又有名,却因春尽花去而无人赏识,令人惋惜。随后巧用典事,借此抒发赏花之乐,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爱花惜花之情。此外,词中也隐晦地流露出辛弃疾满怀雄心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惆怅,借咏花含蓄地表达了自身的人生感慨与境遇。
2. 写作手法
比喻:“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将眼前的花丛比作“翠围红阵”,以“翠”形容绿叶,以“红”形容花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花丛中绿叶围绕、红花繁盛如军阵般的绚丽景象。用典:“吴宫初教”引用了春秋时期孙武在吴宫教战的典故。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以宫中美女为兵进行训练,使她们整齐有序。这里将花丛比作吴宫教战的场景,赋予花丛一种整齐、壮观的美感,同时也增添了诗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设问:开头一句“对花何似?”是提出问题,询问眼前的花像什么,接着“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给出答案,将花比作吴宫初教时的翠围红阵,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花的形态之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词人以“对花何似?”发问,巧妙开启以美人喻花的篇章。“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巧用《史记・孙子列传》中孙武训练吴宫美女的典故,将白牡丹比作身着红绿衣裳、列阵操练的宫女,生动展现其繁盛且整齐的姿态,赋予白牡丹活泼而独特的形象。“欲笑还愁羞不语”,则精准捕捉白牡丹含苞待放时的微妙神情,将其娇羞、欲言又止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惹人怜爱。“惟有倾城娇韵”,借《汉书・外戚传》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来形容白牡丹拥有绝世美人般的娇韵,凸显其超凡魅力。“翠盖风流”,形象描绘出白牡丹枝叶繁茂,恰似贵人出行时的翠色伞盖,尽显风流之态。“牙签名字”,因象牙制的图书标签“牙签”为钿白色,用以暗指白牡丹名字的雅致。“旧赏那堪省”,言及词人观赏白牡丹后,往昔曾赏过的诸多名花异卉,皆黯然失色,侧面烘托出白牡丹的卓绝风姿。“天香染露”化用唐人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诗句,描绘白牡丹在夜露润泽下,仿若浸染了天香,香气四溢。“晓来衣润谁整?”则以拟人手法,想象清晨被露水沾湿的白牡丹,好似美人衣衫濡湿,却无人为之整理,流露出对其无人怜惜的淡淡怅惘。下片转入词人主观体验的抒发。“最爱弄玉团酥”,直接点明对名为“弄玉”“团酥”这两种白牡丹的喜爱。“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化用《云溪友议》中唐代诗人崔涯赠名妓李端端“扬州近日浑成诧,一朵能行白牡丹”的诗句,增添词的文化底蕴,暗示白牡丹的出众,曾入诗人佳咏。“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借助苏轼《咏海棠诗》中“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之意,以华屋金盘的华贵衬托白牡丹的雍容,同时“燕子飞来春尽”点明时节,暗示美好时光易逝,白牡丹花期将尽。“最忆当年,沉香亭北,无限春风恨”三句,援引《松窗杂录》里唐玄宗与杨贵妃于沉香亭北赏牡丹,李白奉旨进《清平调》词三首,其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的典故,既增添历史的厚重感,又借古人赏花之事,抒发自身复杂情感。“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前半句借用杨贵妃醉卧沉香亭,唐玄宗将其比作春睡海棠的典故,后半句翻用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含蓄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与眷恋。
4. 作品点评
辛弃疾创作的词别具一格。他在词中广征博引,诗词歌赋、经子百家的内容信手拈来。令人赞叹的是,这些引用毫无堆砌生硬之嫌,经他妙笔点化,灵活多变地融入词中,如同自然生长于词境,不着痕迹。其词借丰富典故细腻传情,用语精当完美,读来只觉文辞畅达、意境浑成,尽显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