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千寻上薜萝":翠竹高耸入云,攀附上薜荔和女萝。
"东湖经雨又增波":东湖经过雨水的洗礼,水波又增添了几分。
# 东湖:此处应指作者隐居地上饶城郊之带湖。
"只因买得青山好":只因为买下的青山景色秀丽美好,
"却恨归来白发多":却遗憾归来时自己已生了许多白发。
"明画烛":点亮华美的画烛,
"洗金荷":清洗精美的酒杯。
# 金荷:荷叶形的金属酒盏。
"主人起舞客齐歌":主人起身舞蹈,宾客们一同高歌。
"醉中只恨欢娱少":醉酒之中只遗憾欢乐的时光太少,
"明日醒时奈病何":明天酒醒之后又该如何面对身体的病痛。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言志之作。词中描绘了翠竹高耸、东湖增波的山水景色,展现了词人对所居青山的喜爱。同时,还刻画了宴饮时“主人起舞客齐歌”的欢快场景。但“却恨归来白发多”以及“明日醒时奈病何”等句,也流露出词人因岁月流逝、壮志未酬而生的郁闷之情。整体上,既表达了对山水林泉生活的迷恋,又暗藏着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在明快轻松的基调中蕴含着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描绘了翠竹高入薜萝、东湖雨后水波荡漾之景,借优美的山水景色,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以及闲居生活的惬意。对比:将宴饮时“主人起舞客齐歌”的欢快热闹,与“却恨归来白发多”“明日醒时奈病何”所表达的人生感慨形成对比,既展现当下的欢愉,又衬托出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郁闷。
3. 分段赏析
“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千寻”运用夸张,极言翠竹之高,生动展现出翠竹蓬勃生长、直上薜萝的景象,与东湖经雨增波之景,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且富有生机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只因”强调对青山的钟情,“却恨”笔锋一转,形成情感上的反差。“买得青山”体现对闲适生活的追求,“白发多”则流露出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感慨,为词增添了深沉的意味。“明画烛,洗金荷”:短短六个字,描绘出宴饮时的场景,点燃画烛,清洗酒杯,营造出温馨而欢快的氛围,语言简洁却极具画面感。“主人起舞客齐歌”:简洁地勾勒出宴饮时主客尽欢的热闹场景,“起舞”“齐歌”生动展现出众人尽情欢乐的状态,凸显出当下的欢愉气氛。“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醉中”与“明日醒时”形成时间上的对比,“只恨欢娱少”直接抒发对当下欢乐时光短暂的遗憾,“奈病何”则透露出对未来现实的担忧,展现出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宋·辛弃疾《赋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