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zài
yòng
qián
yù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zhào
yǐng
méi
chàng
jué
dài
jiā
rén
biàn
便
xiǎo
zhù
yōng
róng
qiān
shāng
fēi
qín
xīn
shēng
fēng
xiǎng
pèi
duān
zuì
shì
shǐ
使
jūn
wén
jiù
zhī
míng
jīn
fāng
shí
gāo
yún
hái
shī
湿
qīng
shù
quán
cháng
kuài
wǎn
fēng
chuī
zèng
mǎn
huái
怀
kōng
bǎo
guī
hóng
pèi
dòng
lóng
tuán
shì
shuǐ
tóng
píng
nián
chóng
dào
yīng
táo
yuán

译文

溪水边的梅花映照身影,令人怅然的是、它如绝世佳人般独自挺立。暂且停留吧、看那从容的千骑侍从环列,酒杯飞快传递,宴饮正酣。琴声中传出新曲,如风吹玉佩般清越,醉后挥笔泼墨,字迹如乌鸦栖落崖壁般劲健。这位使君啊、向来以文雅闻名,今日我才真正领略到。想登高闲卧,云气却还带着湿意。想掬取清泉漱口,泉水正不断滴落。傍晚的风吹动帽檐,何等畅快,胸中满是澄澈的碧空。宝马嘶鸣着伴随红旗返回,烹煮龙团茶的铜瓶中,水声似在低泣。只怕多年后、再次来到这里,路径已变得辨认不清,如同迷路的桃源访客。

逐句剖析

"照影溪梅":溪水边的梅花映照身影,

"怅绝代、":令人怅然的是、

"佳人独立":它如绝世佳人般独自挺立。

# 佳人独立: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佳人,一作“幽人”。

"便小驻、":暂且停留吧、

# 便小驻:一作“更小驻”。

"雍容千骑":看那从容的千骑侍从环列,

# 千骑:汉·乐府《相和歌》,罗敷自夸其夫壻,有云:“东方千馀骑,夫壻居上头。……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雍容:《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车骑,雍容甚都。”

"羽觞飞急":酒杯飞快传递,宴饮正酣。

"琴里新声风响佩":琴声中传出新曲,如风吹玉佩般清越,

"笔端醉墨鸦栖壁":醉后挥笔泼墨,字迹如乌鸦栖落崖壁般劲健。

# 笔端醉墨鸦栖壁:宋·苏轼《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按:苏辙《高邮别秦观三首》亦有“笔端大字鸦栖壁”句。

"是使君、":这位使君啊、

# 使君:广信书院本作“史君”,玆从四卷本。

"文度旧知名":向来以文雅闻名,

# 旧知名:《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及(简文)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文度:《晋书·卷七十五·王坦之传》:“

"今方识":今日我才真正领略到。

# 今方识:一作“方相识”。

"高欲卧":想登高闲卧,

# 高欲卧:“高欲卧,云还湿。清可漱,泉长滴。”句:一作“清可漱,泉长滴。高欲卧,云还湿。”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卧衣裳冷。”

"云还湿":云气却还带着湿意。

"清可漱":想掬取清泉漱口,

"泉长滴":泉水正不断滴落。

"快晚风吹赠":傍晚的风吹动帽檐,何等畅快,

# 吹赠:一作“吹帽”。

"满怀空碧":胸中满是澄澈的碧空。

"宝马嘶归红旆动":宝马嘶鸣着伴随红旗返回,

"龙团试水铜瓶泣":烹煮龙团茶的铜瓶中,水声似在低泣。

# 铜瓶泣:宋·苏轼《歧亭》诗:“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试水:一作“试碾”。,龙团:一作“团龙”。茶名。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建州岁贡大龙凤团茶。仁宗时蔡君谟择茶之精者为小龙团十斤以献。”

"怕他年、":只怕多年后、

# 怕他年:“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武陵捕鱼人至桃花源,中有人,乃避秦乱而至其地者,不复知世间兴亡事。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重到路应迷":再次来到这里,路径已变得辨认不清,

"桃源客":如同迷路的桃源访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再用前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这部作品沿用了前一首词的韵脚,借助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抒发了在出仕与归隐之间进退两难的矛盾心境,集中体现出辛弃疾词作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全词上阕以溪梅、佳人引发感触,通过宴饮的场景和琴墨的意象,暗中比喻对高洁自持的品格追求;下阕描绘了云泉空阔澄碧的景象,末句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以“桃源客”自比,流露出对官场束缚的疏远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作品语言简洁凝练,善于运用《世说新语》《晋书》等文献中的典故,通过比兴手法营造出幽深的意境,展现出辛弃疾词作融合豪放与婉约风格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满江红·再用前韵》是辛弃疾在淳熙八年(1178年)担任临安大理少卿这一职务期间创作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言志词。借溪梅、佳人、宴饮、琴墨、云泉空碧等景象以及化用的“桃源”典故,写出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羁绊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一句,巧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典故原意是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寻却找不到路径,后世遂以桃花源代指与世隔绝的理想隐逸之地。辛弃疾在此以“桃源客”自喻,联想到桃花源难再寻觅的情节,既暗示当下所遇之境如桃花源般值得珍视,又流露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能长久安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将典故中理想之境的缥缈与自身对超脱境遇的渴求相联系,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切。起兴:“照影溪梅,怅绝代、佳人独立”,以溪中梅影、独立佳人起兴,借梅的清绝、人的孤高,引出下文宴饮场景,为抒发高洁品格追求铺垫基调。比喻:“笔端醉墨鸦栖壁”,将笔端醉后的墨迹比作栖息的乌鸦,形象写出书法的苍劲灵动,暗含文人雅趣与才华,呼应高洁品格的追求。比兴:“照影溪梅,怅绝代、佳人独立”一句,以溪中梅影的清绝、独立佳人的孤高起兴,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又以梅之冰清玉洁、人之超凡脱俗作比,将自身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寄托其中,借自然与人物意象的美好,含蓄兴起内心对高尚操守的坚守,情景相融,意味深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照影溪梅,怅绝代、佳人独立”,开篇以溪中梅花起兴,营造清幽意境。溪边的梅花映照水中,如绝世佳人独自伫立,令人心生怅惘。“照影溪梅”描梅花的清雅,“绝代佳人独立”以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人的姿态与神韵,“怅”字点出初见时的惊叹与莫名的感慨,为全词奠定抒情基调。“便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转向写宴饮场景。于是停下脚步,千骑随从从容有礼,酒杯在席间快速传递。“雍容千骑”显排场的庄重,“羽觞飞急”描宴饮的热闹,一动一静,展现出聚会的盛景,也暗含主人的身份不凡。“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描绘宴中的雅事。琴声中传出新的曲调,如风吹玉佩般清脆;醉后的笔墨挥洒在墙上,如乌鸦栖息般遒劲。“风响佩”喻琴声之美,“鸦栖壁”状书法之妙,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展现宴饮中的文化气息,显与会者的文雅。“是使君、文雅旧知名,今方识”,直抒对主人的赞叹。这位使君向来以文雅闻名,今日才真正见识到。“旧知名”与“今方识”形成对比,既呼应前文的琴音墨宝,又强化了对主人才华的认可,情感真挚直接。下片:“高欲卧,云还湿。清可漱,泉长滴”,描绘自然景致的清幽。高处如可安卧,云气还带着湿润;泉水清澈可用来漱口,常年滴落不停。“云湿”“泉滴”以细节写环境的清新,四字短句的运用,使节奏明快,如泉水滴落般错落有致,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静谧。“快晚风吹帽,满怀空碧”,写傍晚观景的畅快。傍晚的风吹动帽子,令人快意,胸怀间满是天空的澄澈碧蓝。“快晚风”显风的清爽宜人,“空碧”既写天色,又喻心境的开阔,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感受相融,尽显陶醉之情。“宝马嘶归红旆动,龙团试水铜瓶泣”,写宴罢离去的情景。宝马嘶鸣着准备归去,红色的旗帜随风飘动;煮茶时,龙团茶投入水中,铜瓶发出如泣的声响。“宝马嘶”“红旆动”描离去的动态,“铜瓶泣”以拟人写煮茶声,动静相衬,既显宴罢的余韵,又暗含一丝不舍。“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以感慨作结,含留恋之意。只怕多年后再来,会像桃花源中的渔人一样,找不到来时的路。“桃源客”的典故(陶渊明《桃花源记》),将此地比作世外桃源,“怕路迷”则显对当下美景与雅聚的珍视,余味悠长,引人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西江月·木犀》

下一篇:宋·辛弃疾《临江仙·为岳母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