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chūn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xuān
cǎo
jiē
jiāo
nòng
luàn
hóng
diǎn
diǎn
tuán
xiāng
dié
guò
qiáng
zhèn
hǎi
táng
fēng
lián
chù
huā
xuě
chóu
mǎn
fāng
xīn
jiǔ
cháo
hóng
jiá
nián
nián
shāng
bié
fáng
héng
guǎn
xiǎo
lóu
zhōng
lán
chuī
duàn
qiān
shān
yuè

译文

台阶旁,萱草长得整整齐齐,芭蕉叶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点点落花间,蝴蝶围着花香上下翻飞。一阵带着海棠花香的风越过墙头吹来,隔着帘幕,可见几处梨花如白雪般绽放。满心都是愁绪,饮酒后双颊泛起红晕。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会为离别而感伤。不妨在小楼中吹奏横笛,直到夜深,仿佛把千山之外的明月都吹断了。

逐句剖析

"萱草齐阶":台阶旁,萱草长得整整齐齐,

"芭蕉弄叶":芭蕉叶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乱红点点团香蝶":点点落花间,蝴蝶围着花香上下翻飞。

"过墙一阵海棠风":一阵带着海棠花香的风越过墙头吹来,

"隔帘几处梨花雪":隔着帘幕,可见几处梨花如白雪般绽放。

"愁满芳心":满心都是愁绪,

"酒潮红颊":饮酒后双颊泛起红晕。

"年年此际伤离别":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会为离别而感伤。

"不妨横管小楼中":不妨在小楼中吹奏横笛,

"夜阑吹断千山月":直到夜深,仿佛把千山之外的明月都吹断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主题为春日伤离别。上片写春日景象,萱草齐阶、芭蕉弄叶,香蝶绕乱红,海棠风过墙,梨花如雪隔帘;下片写人物,芳心满愁,饮酒颊红,年年此际伤别,不妨小楼中吹横管,夜阑吹断千山月。此词运用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之法,通过春日美景与人物离愁的结合,含蓄地表达了离别之痛,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首二句“萱草齐阶,芭蕉弄叶”,描绘春日庭院景象,萱草整齐排列阶前,芭蕉叶片摇曳生姿,以名词性词组并列呈现静态与动态结合的画面,勾勒出春日生机。“乱红点点团香蝶”一句,写点点落花间香蝶萦绕成团,“乱红”与“香蝶”形成色彩与气息的呼应,以动态景物凸显春日庭院的盎然意趣。“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写一阵风携海棠花香越过墙垣,隔着帘幕可见几处梨花如白雪纷飞,“过墙”“隔帘”构建空间层次,“梨花雪”以比喻手法状写梨花洁白繁密之态,整句从嗅觉、视觉角度丰富春日图景。下片首二句“愁满芳心,酒潮红颊”,刻画人物内心与外在状态,芳心满溢愁绪,饮酒后双颊泛红,通过外在神态的描写暗示内心愁绪之深,形成情感与表象的反差。“年年此际伤离别”直接点明主题,指出每到春日便因离别而感伤,“年年”强化伤别之情的持续性与周期性。末二句“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写不妨在小楼中吹奏横笛,直至夜深将千山明月吹断,“横管”“夜阑”“千山月”组合成孤寂的意境,以笛声断月的想象性场景,将离愁别绪融入苍茫夜色,以景语作结,含蓄抒发离情的悠远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

下一篇:宋·辛弃疾《鹤鸣亭绝句四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