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榴花翠竹枝":红艳的安石榴花,旁衬着翠绿的竹枝,
"婆娑其下更何为":在它们随风摇曳的光影下又该做点什么呢。
"溪流自有无声处":溪水流淌,总有那悄然无声的地方,
"鹤舞不如闲立时":看那仙鹤翩翩起舞,倒不如静静伫立的姿态。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分段赏析
“安石榴花翠竹枝”,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火红的安石榴花与翠绿的竹枝相互映衬,展现出庭院景致的生机与美好,为诗歌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氛围。“婆娑其下更何为”,诗人身处石榴花与翠竹摇曳的美好景致下,却发出“更何为”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这一问句,看似突兀,实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当下生活的思索,使诗歌情感不再单纯停留在对美景的描绘上,而有了更深层次的意蕴。“溪流自有无声处”,将视角从庭院转移到溪流,以溪流无声流淌,表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宁静之美的感悟。“鹤舞不如闲立时”,以鹤为描写对象,认为鹤在悠闲站立时,比翩翩起舞更具韵味。此句看似写鹤,实则借鹤自喻,表达诗人渴望摆脱纷扰,回归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状态,展现出诗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宋·辛弃疾《踏莎行·春日有感》
下一篇:宋·辛弃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