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年无限事":六十三年来经历了数不清的事情,
"从头悔恨难追":从头到尾回想起来即使悔恨也难以追回。
"已知六十二年非":已经知道过去六十二年的种种过错。
"只应今日是":只觉得如今的日子才是正确的,
"后日又寻思":但以后又会重新思索吧。
"少是多非惟有酒":想要减少是非纷扰只有借酒消愁,
"何须过后方知":何必等事情过后才明白呢。
"从今休似去年时":从现在起不要再像去年那样了。
"病中留客饮":即使生病也要留客人饮酒,
"醉里和人诗":在醉酒之中与友人唱和诗句。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词中回顾六十三年人生历程,感慨诸多往事难以追悔,反思过往对错,体悟当下生活的意义。下片写借酒减少是非,表明从今不再刻意止酒,要在随性自适的生活里寻求精神慰藉,体现出独特的处世态度。
2. 写作手法
场景描写:下阕“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通过描绘病体缠身时仍待客饮酒、醉中赋诗的生活场景,以具体画面折射出作者晚年借酒遣怀、在醉意中排遣心绪的生存状态,使情感表达更具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全词以直白质朴的语言,在生日之际回望人生,展现出深沉的人生反思与超脱情怀。上片起笔“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以“六十三年”点明人生历程,感慨往事繁多如潮,即便心存憾恨也已无法追回,奠定了沉郁的情感基调。接着以“六十二年非”反思过往,暗含对昔日选择的自省;“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则转折到对当下的肯定,却又忧虑未来是否会再生新的思考,在今是昨非的辩证中,透出对人生认知的清醒与无奈,字里行间可见超脱明智的心态。下片“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转写处世态度,认为唯有饮酒能暂忘是非,不必等事后才醒悟,直接点明借酒释怀的缘由。“从今休似去年时”表明决心,不再如往年般克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以具体生活场景收束,回忆病中仍留客饮酒、醉意中与友人唱和诗句的往事,通过“留客饮”“和人诗”的行为描写,将随缘自适的生活状态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自然流露,虽含无奈却非消极,而是在人生困境中对自我情怀的坚守。全词以生活细节切入,在时间与心态的交织中,展现出词人于岁月沉淀里形成的独特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