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shēn
hòu
gōng
mí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shēn
hòu
gōng
míng
lái
huàn
shēng
qián
zuì
qīng
xié
cháng
ān
shì
zhú
wài
sēng
guī
zhǐ
shuāng
zhōng
hóng
鸿
dān
qīng
shǒu
jiǎn
sōng
jiāng
shuǐ

译文

身后的功名利禄,自古以来就不能换来生前的沉醉洒脱、尽情享乐。我暗自欣喜自己穿着简朴的青鞋。不用再踏入那繁华喧嚣的京城(长安市在这里代指京城)。竹林外,有僧人归来,他的路指向那回荡着霜天钟声的寺庙。一只孤独的大雁突然飞起。画家手中的画笔灵动挥舞,仿佛要把这松江水都剪裁下来,绘入画中。

逐句剖析

"身后功名":身后的功名利禄,

"古来不换生前醉":自古以来就不能换来生前的沉醉洒脱、尽情享乐。

"青鞋自喜":我暗自欣喜自己穿着简朴的青鞋。

"不踏长安市":不用再踏入那繁华喧嚣的京城(长安市在这里代指京城)。

"竹外僧归":竹林外,有僧人归来,

"路指霜钟寺":他的路指向那回荡着霜天钟声的寺庙。

"孤鸿起":一只孤独的大雁突然飞起。

"丹青手里":画家手中的画笔灵动挥舞,

"剪破松江水":仿佛要把这松江水都剪裁下来,绘入画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身后功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隐逸词。此词以"青鞋不踏长安市"的意象,展现词人退隐后远离功名的淡泊心境。上阕"身后功名换生前醉"化用典故,直言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下阕"竹外僧归""孤鸿起"等句,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场景的交融,营造出空灵意境。末句"剪破松江水"将画笔动作与自然景观结合,暗含以艺术超越现实的哲思,体现辛词刚柔并济的审美特质。全词语言简劲,意境悠远,在山水清音中寄托了词人壮志未酬却依然坚守精神自由的生命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身后功名,古来不换生前醉”化用了《世说新语·任诞》中张季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的典故,借古人之语,表达自己对功名的轻视和对当下自在生活的追求,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对比:“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中,“青鞋”代表着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长安市”则象征着繁华、喧嚣的官场与世俗社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选择远离尘嚣、享受自由生活的态度和心境。借景抒情:“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描绘了竹林外僧人归来,指向霜钟寺,以及孤鸿飞起的景象,通过这些清幽、孤寂的景色,抒发了词人超脱世俗后的闲适与略带孤独的情感,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虚实结合:“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一句,“丹青手里”是实写,表明词人手中拿着画笔,而“剪破松江水”则是虚写,是词人想象自己能用画笔剪开松江水,以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展现出词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超脱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上阕“身后功名换生前醉”以直白议论开篇,借典故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青鞋不踏长安市”通过意象对比,展现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志;下阕“竹外僧归”以动态画面衔接,霜钟寺的悠远钟声与孤鸿掠空的苍茫意象,共同营造出空寂禅意的意境空间。末句“剪破松江水”突发奇想,将画笔动作与自然景观融合,既暗含艺术创作对现实的超越性,又以水的流动暗喻生命的自由状态,使整首词在哲理追问中完成从归隐之乐到精神超越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重九席上作》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文字觑天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