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ǐng
yín
suì
shān
jiān
jìng
chuán
zhū
jiāng
yǒu
xià
zhě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nián
shàng
yáng
zhōu
píng
tūn
wàn
hóu
shuí
shǐ
使
xiōng
lái
sài
shàng
què
cóng
tíng
wèi
wàng
shān
tóu
róng
huá
yǒu
shí
xiē
huò
fēi
qiú
shān
西
qiān
hèn
líng
mén
xià
zhì
jīn
xiū

译文

去年骑鹤般前往扬州任职,意气风发,感觉能轻易地博取万户侯的功名。是谁让金兵侵犯到边塞,如今将领们却只能从廷尉处遥望山头。荣华富贵大多有消逝的时候,灾祸与福气也无非是自己招致的。要记住山西(祁连天山)李陵投降的千古遗恨,李陵的门下至今都为此感到羞愧。

逐句剖析

"去年骑鹤上扬州":去年骑鹤般前往扬州任职,

# 去年:指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意气平吞万户侯":意气风发,感觉能轻易地博取万户侯的功名。

"谁使匈奴来塞上":是谁让金兵侵犯到边塞,

"却从廷尉望山头":如今将领们却只能从廷尉处遥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荣华富贵大多有消逝的时候,

"祸福无非自己求":灾祸与福气也无非是自己招致的。

"记取山西千古恨":要记住山西(祁连天山)李陵投降的千古遗恨,

"李陵门下至今羞":李陵的门下至今都为此感到羞愧。

# 李陵:西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之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为宋代辛弃疾所作。彼时,诗人针对宋宁宗时主战、主和派局势有感而发。诗开篇忆往昔意气,与当下将领入狱形成对比,运用典故如“李陵”深化讽喻意味。诗人借诗表达对主和派受惩的认同,认为其祸端自招,同时彰显自身坚定不移的主战立场,即便晚年仍心系收复失地,渴望对金用兵。全诗语言简洁却情感强烈,将愤慨与期许融于其中,展现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政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引用典故,如“骑鹤上扬州”增添历史文化底蕴,“李陵”典故借古讽今,以李陵投降类比主和派屈辱事金,增强批判力度。对比:“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展现昔日意气风发,与“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将领如今入狱的境遇对比,突出世事变化与对相关人物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骑鹤上扬州”巧用典故,以夸张之笔回忆在镇江任职时的情景,生动展现当年意气风发的状态。“平吞万户侯”极言豪情壮志,凸显作者昔日欲建大功业的气魄。“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虽用典出处待考,但诗句通过疑问与场景描绘,暗示将领因战事失利或错误决策而面临惩处,增添了历史沧桑感与对现实的讽喻意味。“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语言质朴直白,却蕴含深刻哲理。诗人借此直指主和派,表明荣华难长久,主和派如今遭受惩治是自食恶果,鲜明地表达了批判态度。“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运用李陵投降典故,借古讽今,将主和派屈辱事金与李陵之事相类比,强烈谴责主和派的行径,使批判更具历史厚重感与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读圆觉经》

下一篇:宋·辛弃疾《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