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随缘无所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应该顺应自然,不必过于强求或刻意去追求,
"万法皆空无所思":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心灵应保持清净、无思无虑。
"惟有一条生死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唯一确定无疑的就是生死之路,
"古今来往更何疑":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不必对此产生疑惑或恐惧。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隐晦,“惟有一条生死路,古今来往更何疑”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指出生死是人生的唯一归宿,无论古今,对此都无需怀疑,直接表达了对生死的坦然态度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白描:“万事随缘无所为,万法皆空无所思。”这两句诗运用白描手法,以一种非常直接、朴素的方式,直接而深刻地传达了他的思想情感。勾勒出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2. 分段赏析
首句“万事随缘无所为”,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超然态度。他认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应该随缘而定,不必过于强求或刻意去追求,这是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在这里,“随缘”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豁达与从容。次句“万法皆空无所思”,则进一步深入到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在佛教中,“万法皆空”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辛弃疾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认为一切皆是虚幻,因此不必过于执着或沉溺于其中,应该保持心灵的清净与无思无虑的状态。后两句“惟有一条生死路,古今来往更何疑”,则是作者对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唯一确定无疑的就是生死之路,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不必对此产生疑惑或恐惧。这种对于生死的坦然接受,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
上一篇:宋·辛弃疾《和赵国兴知录赠琴》
下一篇:宋·辛弃疾《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