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bià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zhào
chāng
zhī
xué
shì
tuì
退
zhèng
yǒu
tíng
míng
wén
shū
tōng
wèi
zuò
jīn
chāng
zhī
chéng
suǒ
záo
chí
zhù
tíng
bǎng
jiù
míng
chāng
wèi
chéng
zuò
shī
shǔ
wèi
shào
biàn
zhuāng
zhōu
lùn
zhī
yáng
měi
rán
shàng
wén
lùn
shī
zhà
shǐ
ér
fén
yáng
ròu
wèi
suǒ
ér
zhì
cán
xià
wén
jiāng
bìng
jié
èr
nǎi
zhì
shǐ
shī
yán
ér
lùn
suǒ
cóng
yòu
jiàn
yáng
liǎng
zhī
jiān
shǐ
使
yáng
zhī
xiāng
shǔ
yǒu
shēn
cún
yān
hòu
rén
wèi
zhī
xiǎo
ěr
huò
yán
shuǐ
ér
yáng
shuǐ
ér
bìng
shuǐ
ér
huó
zuì
chuān
穿
záo
chéng
cháng
fǎn
xún
zhōng
wèi
néng
shì
yǒu
néng
shū
ér
liǎo
zhě
tǎng
jiàn
zhī
ér
wèn
yān
xiān
shí
yún
ěr
chí
shàng
zhǔ
rén
rén
shì
wàng
shì
hái
wàng
shuǐ
yáng
yáng
cuì
zǎo
qīng
píng
xiǎng
biàn
便
cháng
shì
zhuāng
zhōu
zhèng
tán
liǎng
shì
míng
shǐ
shī
yáng
shuō
shān
zhī
yòu
shuō
yáng
shèn
shī
fén
shǐ
wàng
zhī
què
zhòu
shuō
wèi
qiān
wén
zhī
yán
fēi
fēi
zhī
wéi
yān
zhī
shuǐ
shēn
qiě
guǎng
广
fēng
tāo
wàn
qǐng
kān
yǒu
gāng
yún
chéng
zhèn
guò
ér
liú
yīng
fēi
wài
hǎi
máng
máng
xià
yǒu
lóng
shí
dàn
qiān
gèng
rèn
gōng
shí
jiè
wéi
ěr
shǐ
使
hǎi
shàng
rén
rén
yàn
xīng
wèi
kūn
péng
biàn
huà
néng
dōng
yóu
hǎi
zhí
mìng
wéi
lái
miù
suàn
kuáng
dǐng
pēng
zhǐ
wéi
píng
jiē
shì
yuǎn
yóu
shí
qǐng
sān
ér
xíng

译文

赵昌父的祖父季思学士,辞官隐居在郑国的园圃,有一座亭子名叫“鱼计”,宇文叔通为此创作了一篇古体赋。在他居住的地方开凿池塘、修建亭子,用原来的名字命名。昌父为成父写了一首诗,嘱托我创作歌词,我因此写了这首《哨遍》。庄子论述蚂蚁舍弃智慧,鱼得到合适的计策,羊舍弃心机,这些说法很有深意。然而上文论述虱子在猪身上被烧死,羊肉被蚂蚁贪求而导致羊被残害,下文本应收束这两个寓意,却唯独放下猪和虱子不谈,突然转而谈论鱼,这其中的寓意不知从何而来。又在羊和蚂蚁的两句话之间穿插,使得羊和蚂蚁的寓意分离不相关联,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必定有深刻的含义存在,只是后人没有理解罢了。有人说蚂蚁得到水会死亡,羊得到水会生病,鱼得到水会存活,这种说法最牵强附会,没有真正的意趣。我曾经反复探究思考,始终没能理解。我想世上一定有能够读懂这本书并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将来如果见到这样的人并询问,暂且先在这篇文章中记录我的疑问吧。池上的主人,人恰好忘记了鱼的存在,鱼恰好也忘记了水的存在。在广阔的水中,穿梭于翠绿的水藻和青色的浮萍之间。想来鱼儿啊、在这里没有什么不便之处。试着思考,庄子正在谈论两件事。一是阐明猪和虱子的关系,一是阐明羊和蚂蚁的关系。说蚂蚁贪慕猪肉的腥膻,因此认为蚂蚁应舍弃智慧,又说对于羊应当舍弃心机。奇怪的是,虱子在猪身上被烧死的事却唯独忘记了。却突然转而说鱼得到计策。千古流传的文章,我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因为我和庄子不是同一类人。你本来就不是鱼啊,唉。鱼所认为的合适计策你又怎么知道呢。河水又深又宽广,万顷波涛的风浪也足以依靠。有渔网像云一样密集,鹈鹕排成阵列,经过时留下眼泪,这样的计策应该不可取。大海之外一片茫茫,水下有龙伯,饥饿时能吃掉千里之遥的鱼。更有任公投下五十头牛的钓饵。使得海上的人都厌恶鱼腥味。就像鹍鹏,变化的能力能有多少呢。向东游入大海,这种计策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自古以来,错误的谋划、狂妄的计划,最终会被五鼎烹煮而死,都被视为平常之事。唉,鱼儿想要远游的时候,请三思而后行吧。

逐句剖析

"赵昌父之祖季思学士":赵昌父的祖父季思学士,

"退居郑圃":辞官隐居在郑国的园圃,

"有亭名鱼计":有一座亭子名叫“

"宇文叔通为作古赋":鱼计”,

"今昌父之弟成父":宇文叔通为此创作了一篇古体赋。

"于所居凿池筑亭":在他居住的地方开凿池塘、修建亭子,

"榜以旧名":用原来的名字命名。

"昌父为成父作诗":昌父为成父写了一首诗,

"属余赋词":嘱托我创作歌词,

"余为赋哨遍":我因此写了这首《哨遍》。

"庄周论于蚁弃知":庄子论述蚂蚁舍弃智慧,

"于鱼得计":鱼得到合适的计策,

"于羊弃意":羊舍弃心机,

"其义美矣":这些说法很有深意。

"然上文论虱吒于豕而得焚":然而上文论述虱子在猪身上被烧死,

"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羊肉被蚂蚁贪求而导致羊被残害,

"下文将并结二义":下文本应收束这两个寓意,

"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却唯独放下猪和虱子不谈,突然转而谈论鱼,

"其义无所从起":这其中的寓意不知从何而来。

"又间于羊蚁两句之间":又在羊和蚂蚁的两句话之间穿插,

"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使得羊和蚂蚁的寓意分离不相关联,

"何耶":这是为什么呢!

"其必有深意存焉":其中必定有深刻的含义存在,

"顾后人未之晓耳":只是后人没有理解罢了。

"或言蚁得水而死":有人说蚂蚁得到水会死亡,

"羊得水而病":羊得到水会生病,

"于得水而活":鱼得到水会存活,

"此最穿凿":这种说法最牵强附会,

"不成义趣":没有真正的意趣。

"余尝反复寻绎":我曾经反复探究思考,

"终未能得":始终没能理解。

"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我想世上一定有能够读懂这本书并理解其中深意的人。

"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将来如果见到这样的人并询问,

"姑先识余疑于此词云尔":暂且先在这篇文章中记录我的疑问吧。

"池上主人":池上的主人,

"人适忘鱼":人恰好忘记了鱼的存在,

"鱼适还忘水":鱼恰好也忘记了水的存在。

"洋洋乎":在广阔的水中,

"翠藻青萍里":穿梭于翠绿的水藻和青色的浮萍之间。

"想鱼兮、":想来鱼儿啊、

"无便于此":在这里没有什么不便之处。

"尝试思":试着思考,

"庄周正谈两事":庄子正在谈论两件事。

"一明豕虱一羊蚁":一是阐明猪和虱子的关系,一是阐明羊和蚂蚁的关系。

"说蚁慕于膻":说蚂蚁贪慕猪肉的腥膻,

"于蚁弃知":因此认为蚂蚁应舍弃智慧,

"又说于羊弃意":又说对于羊应当舍弃心机。

"甚虱焚于豕独忘之":奇怪的是,虱子在猪身上被烧死的事却唯独忘记了。

"却骤说于鱼为得计":却突然转而说鱼得到计策。

"千古遗文":千古流传的文章,

"我不知言":我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以我非子":因为我和庄子不是同一类人。

"子固非鱼":你本来就不是鱼啊,

"也":唉。

"鱼之为计子焉知":鱼所认为的合适计策你又怎么知道呢。

"河水深且广":河水又深又宽广,

"风涛万顷堪依":万顷波涛的风浪也足以依靠。

"有纲罟如云":有渔网像云一样密集,

"鹈鹕成阵":鹈鹕排成阵列,

"过而留泣计应非":经过时留下眼泪,这样的计策应该不可取。

"其外海茫茫":大海之外一片茫茫,

"下有龙伯":水下有龙伯,

"饥时一啖千里":饥饿时能吃掉千里之遥的鱼。

"更任公五十犗为饵":更有任公投下五十头牛的钓饵。

"使海上人人厌腥味":使得海上的人都厌恶鱼腥味。

"似鹍鹏、":就像鹍鹏,

"变化能几":变化的能力能有多少呢。

"东游入海":向东游入大海,

"此计直以命为嬉":这种计策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

"古来谬算狂图":自古以来,错误的谋划、狂妄的计划,

"五鼎烹死":最终会被五鼎烹煮而死,

"指为平地":都被视为平常之事。

"嗟鱼欲事远游时":唉,鱼儿想要远游的时候,

"请三思而行可矣":请三思而后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哨遍·池上主人》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交代作词背景——友人建池筑亭,作者为其填词;接着提出对《庄子》中“蚁弃知”“鱼得计”“羊弃意”等寓言的疑问:庄子论述逻辑跳跃,既说虱焚于豕、羊慕肉招祸,却又突然说鱼得水为计,中间省略关键关联,令人费解。下片以“鱼”为喻展开议论:鱼在水中看似自在,实则危机四伏——有渔网、鹈鹕、大海中的巨兽,甚至“任公钓竿”的威胁;最后借“鱼欲远游”提醒:行事不可盲目,需谨慎考虑后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清醒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这首词以池上主人的视角切入,借庄子哲学展开思考,表面谈鱼,实则隐含对人生选择的深刻警示。上片先交代创作背景——友人昌父、成父凿池筑亭,属词人赋《哨遍》。词人由池中鱼起兴,引出对《庄子》论述的困惑:庄子论“蚁弃知”“鱼得计”“羊弃意”本有深意,却在上文提到“虱焚于豕”“羊慕蚁致残”后,突然跳过“豕虱”直接谈鱼,逻辑断裂;又将“羊蚁”二义分开,更显突兀。词人直言自己反复琢磨仍不解,推测其中必有深意待后人领悟,又驳斥“蚁得水死、羊得水病、鱼得水活”,为下片深入剖析做铺垫。下片以“子固非鱼”呼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借鱼的处境展开辩证思考:看似“洋洋翠藻青萍”的水中世界,实则危机四伏——河面有“纲罟如云”的渔网、“鹈鹕成阵”的捕食者;海外更有“龙伯”“任公”这样的庞然大物以鱼为食,连“鹍鹏东游”的壮举也被调侃为“以命为嬉”。最后词人以“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的历史教训作结,直劝“鱼欲远游时,三思而行”,实则是借鱼喻人,提醒世人:盲目追求“得计”“自由”,若忽视潜在风险,终将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书停云壁》

下一篇:宋·辛弃疾《临江仙·忆醉三山芳树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