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zhè
·
·
chǒu
fèng
guī
zhōu
gā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jiāng
tóu
tóu
fēng
qiáo
cuì
guī
lái
bǐng
màn
róng
zhèng
mǎi
zhèng
yīng
qiú
shǔ
gōng
shì
hào
zhēn
lóng
shú
shì
péi
shǒu
wèi
bàn
qiú
fēng
wàn
sōng
què
xiào
qiān
nián
cáo
mèng
mèng
zhōng
xiāng
duì
lóng
zhōng

译文

江边每日都顶着逆风前行。憔悴地归来,像西汉的邴曼容一样。那郑贾本想求取珍贵的璞玉,结果却得到一只干老鼠,如今的当政者口口声声说喜爱人才,难道真的就像叶公喜爱龙那样,只是表面功夫,并非真心喜欢真龙吗。如今我罢官闲居,又有谁能如犀首那般与我相伴共饮呢,还没来得及谋求封赏就遇到了万松。却嘲笑千年的曹操。在梦中相对也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逐句剖析

"江头日日打头风":江边每日都顶着逆风前行。

# 打头风:逆风也。宋·欧阳永叔《归田录·卷二》及宋·叶石林《避暑录话》俱谓“打”音“滴耿反”,则当读若“顶”,即今所称顶头风也。宋·欧阳永叔《归田录·卷二》:“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缪者,惟‘打’字尔。(打,‘丁雅反’)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欧、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一作‘挝’)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丁雅反’者)其义主‘考击’之‘打’,自音‘谪(疑当作滴耿)’,以字学言之,打

"憔悴归来邴曼容":憔悴地归来,像西汉的邴曼容一样。

# 邴曼容:《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两龚传〉》:“琅邪邴汉亦以清行徵用,至京兆尹,後为太中大夫。……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其名过出于汉。”此处自比邴曼容,言官职不高,且免去也。

"郑买正应求死鼠":那郑贾本想求取珍贵的璞玉,结果却得到一只干老鼠,

# 郑买正应求死鼠:谓朝廷所需未必是真人才,而是符合朝廷标准框定之“人才”。《战国策·卷五·〈秦策三·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叶公岂是好真龙":如今的当政者口口声声说喜爱人才,难道真的就像叶公喜爱龙那样,只是表面功夫,并非真心喜欢真龙吗。

# 叶公岂是好真龙:西汉·刘中垒《新序·卷五·杂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孰居无事陪犀首":如今我罢官闲居,又有谁能如犀首那般与我相伴共饮呢,

# 孰居无事陪犀首:《史记·卷七十·〈张仪传·(附)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史记·卷七十·〈张仪传·(附)陈轸传〉》:“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庄子·卷十四·〈外篇·天运〉》:“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未办求封遇万松":还没来得及谋求封赏就遇到了万松。

# 未办求封遇万松:《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居摄元年)四月,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谋曰:‘安汉公莽专制朝政,必危刘氏。天下非之者,乃莫敢先举,此宗室耻也。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绍等从者百馀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绍者,张竦之从兄也。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莽赦弗罪。竦因为嘉作奏曰:‘……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猪崇宫室,令如古制。……’于是莽大说。公卿曰:‘皆宜如嘉言。’莽白太后下诏曰:‘惟嘉父子兄弟,虽与崇有属,不敢阿私,或见萌牙,相率告之,及其祸成,同共雠之,应合古制,忠孝著焉。其以杜衍户千封嘉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後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谓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莽又封南阳吏民有功者百馀人,汙池刘崇室宅。後谋

"却笑千年曹孟德":却嘲笑千年的曹操。

# 却笑千年曹孟德:其意或为:曹孟德所作《龟虽寿》中虽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句,然与之梦中相遇,却已是老态龙钟之衰翁。稼轩盖藉此为自身暮年之出处遭遇解嘲也。

"梦中相对也龙钟":在梦中相对也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 龙钟:衰老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为南宋辛弃疾所著词作,创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年)。彼时辛弃疾第三次遭罢官,在奉祠西归途中,船停泊于余干时写下此篇。词的上阕巧妙嵌入三个典故,其中“郑贾求鼠”“叶公好龙”的运用极为精妙,深刻揭露韩侂胄之辈表里不一、难以共谋抗金大业的本质。下阕收尾处,词人援引曹操自嘲之语,将英雄迟暮的失落、愤懑与感伤,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全词典故频出,以精炼文字承载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辛弃疾暮年遭黜、抗金壮志难酬后的极度失望与心灰意冷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六月,南宋权臣韩惋胄正紧锣密鼓筹备北伐之际,辛弃疾却因年初举荐失当连降两级官阶。他担任镇江知府仅一年,北伐前期筹备工作刚启帷幕,南宋朝廷正密令前线驻军制定进攻计划时,突然将其改任隆兴知府,强行调离抗金前线。尚未及从镇江赴任隆兴,韩侂胄一党言官便以“好色、贪财、淫刑、聚敛”之由弹劾,致使其遭罢免。辛弃疾失意离镇,乘舟途经余干(今江西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时,江面风急浪涌,连日吹打鬓发,他本就心境苍凉,目睹此景更显憔悴,遂赋《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以抒忧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全词大量用典贴切精当,以酣畅的议论笔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罢官后对仕途的失望之意与英雄迟暮的悲慨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叶公岂是好真龙。”如今的当政者口口声声说喜爱人才,难道真的就像叶公喜爱龙那样,只是表面功夫,并非真心喜欢真龙吗。词人运用“叶公好龙”这个典故。“叶公好龙”则是关于表面喜好实则害怕的故事,词人正引该典,生动地揭示出当政者表面启用自己,实则无意委以重任的虚伪面目。通过对这个典故的分析,深刻批判了当政者的虚伪行为,展现了词作的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直抒胸臆:“江头日日打头风”,直接描述了在江头每日都遭遇逆风的境况,借景抒发了作者行程不顺的烦闷。“憔悴归来邴曼容”,作者以邴曼容自比,直言自己憔悴归来的状态,表达出罢官归乡时内心的疲惫与失落,直接抒发了对仕途失望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上阕中,词人开篇便直书乘船归乡的行程,于平铺直叙间暗藏比兴之法。他以船行途中遭遇的打头风,巧妙隐喻自己跌宕起伏、屡遭挫折的仕途。随后,词人以汉代邴曼容自比,尽管自身被罢官与邴曼容主动辞官的境遇不同,但二人皆官职低微,且始终坚守精神的高洁纯粹。词人在自拟邴曼容时,用“憔悴”一词描摹心境,既传递出失意落寞,也凸显出与古人处境的差异。三四句中,词人别出心裁,反用“郑贾求璞得朴”典故,正引“叶公好龙”故事,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政者表面启用自己,实则无意委以重任的虚伪面目。下阕转而书写归隐后的人生规划。起句借典抒情,描绘出日后闲居时呼朋唤友、把酒言欢的生活图景。“未封侯”与“归田友万松”的对照,道尽壮志未酬便再次退隐的无奈。结尾处,词人将笔触转向曹操,这位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英雄,在词人的想象中,若再度入梦,也已不再是豪情满怀的模样,而是与自己一般老态龙钟。如此“改造”曹操形象,既暗含将自己比作“老骥”的自许之意,又流露出英雄迟暮、功业无成的自嘲与悲凉。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其一,典故运用繁复而精妙,虽部分用典初读晦涩,但若深入探究,便能领悟其贴合情境、精准达意之妙,将词人复杂心绪与现实境遇巧妙勾连;其二,词人以议论入词抒发情感,打破传统抒情范式,在说理与感慨的交织中,酣畅淋漓地倾泻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愤懑与悲凉,字里行间情感浓烈,读来极具感染力,尽显笔墨纵横之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稼轩既长于使事用典,如《瑞鹧鸪》(乙丑奉祠归舟次余干赋),短短小词,事典甚多。

暨南大学著名词学研究专家邓乔彬《唐宋词艺术发展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拄杖重来约》

下一篇:宋·辛弃疾《再用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