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xìn
shǒu
wáng
dào
shàng
yù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fēng
kuáng
héng
shì
yāo
yuán
lín
duō
táo
dài
shàng
céng
lóu
chén
mǎn
lán
gān
shuí
jiù
huǒ
tiān
xiāng
bàng
zhěn
juǎn
zhū
lián
yuán
xiāo
guò
chūn
hán
yóu
wéi
wèn
xīn
qíng
jiū
míng
shàng
què
bào
lián
qián
kāi
shì
lǎo
lái
shī
yǎn
yào
kàn
pāi
chūn
shuǐ
yuè
xià
píng
jiān
huā
biān
xīng
jīn
xiū
nán
jiǔ
jiàn
guāng
yīn
zhǐ
zài
tán
zhǐ

译文

狂风暴雨,要摧残园林里,多少的桃李。想登高望远却浑身无力,栏杆积满灰尘,还有谁要倚靠。靠近炉火添件衣裳,移开香料靠近枕边,别再卷起红色帘幕。元宵节已过,可春寒依然这般刺骨。试问还要几天才能放晴,屋檐下鸠鸟啼鸣,帘外喜鹊报喜。擦亮昏花的老眼细看诗句,定要欣赏堤岸拍水的春色。月下把手靠在你的肩上,花旁系马停驻,如今已消散如烟。溪南酒价低廉,转眼间光阴便如弹指一挥。

逐句剖析

"风狂雨横":狂风暴雨,

# 风狂雨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风狂雨横:形容狂猛而迅急的风雨。

"是邀勒园林":要摧残园林里,

# 邀勒:箝制、抑勒之意。

"几多桃李":多少的桃李。

"待上层楼无气力":想登高望远却浑身无力,

"尘满栏干谁倚":栏杆积满灰尘,还有谁要倚靠。

"就火添衣":靠近炉火添件衣裳,

"移香傍枕":移开香料靠近枕边,

"莫卷朱帘起":别再卷起红色帘幕。

"元宵过也":元宵节已过,

"春寒犹自如此":可春寒依然这般刺骨。

"为问几日新晴":试问还要几天才能放晴,

"鸠鸣屋上":屋檐下鸠鸟啼鸣,

# 鸠鸣屋上:陆佃《埤雅》:“鸠,阴则屏逐其妇,晴则呼之。语曰:天欲雨,鸠逐妇;既雨,鸠呼妇。”又,欧阳修《感春杂言》诗:“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

"鹊报帘前喜":帘外喜鹊报喜。

# 鹊报帘前喜:鹊性最恶湿,故遇雨后新晴,则喜而噪。《田家杂占》:“鹊噪檐前,主有佳客及喜事。”

"揩拭老来诗句眼":擦亮昏花的老眼细看诗句,

# 揩拭:擦抹,抹去。

"要看拍堤春水":定要欣赏堤岸拍水的春色。

# 拍堤春水: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湖上:“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王安石《送王蒙州》诗:“请郡东南促去程,提堤江水照红旌。”

"月下凭肩":月下把手靠在你的肩上,

# 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

"花边系马":花旁系马停驻,

"此兴今休矣":如今已消散如烟。

"溪南酒贱":溪南酒价低廉,

# 溪南酒贱:溪南二句:韩愈《醉后》诗:“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光阴只在弹指":转眼间光阴便如弹指一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属于抒情之作。开头三句描绘暮春景象,说风雨猛烈,把园林糟蹋得不成样子,桃李也所剩无几。表面是写景,实际在抒发愁绪,作者因春去而感伤,先营造出凄凉氛围,为后文叙事抒情做铺垫。在当时的社会里,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文人,像“月下并肩散步、花前拴马停留”这类寻乐的事,本是再寻常不过的。可作者却道“这种兴致如今没了”,足见他有多消沉,对什么社交都没了兴致,更显内心的颓丧。全词用具体场景传递隐晦情感,边叙事边抒情,把心中的感伤写得很真切,读来十分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描绘了暮春时节风狂雨骤、桃李凋零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词人年老慵懒、心灰意冷的避世心态。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身世飘零的感伤,暗含壮志难酬的隐痛。

2. 写作手法

对比:“风狂雨横,是邀勒园林,几多桃李”与“鸠鸣屋上,鹊报帘前喜”形成强烈反差,上片以风雨摧折桃李暗喻人生困顿,下片借鹊鸣报喜转写春意萌动,于动荡中透出希冀。“待上层楼无气力”与“要看拍堤春水”,通过无力登楼与渴盼观春的矛盾心理,既流露英雄迟暮之叹,又暗藏不甘沉寂之志。末句“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更以市井闲适反衬时光飞逝,将人生无常之慨凝于酒贱光速的意象对比中,余韵悠长。用典:“鸠鸣屋上,鹊报帘前喜”二句,暗引《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意象,以鸠鹊报春象征时序更迭、生机萌动,又隐含对友聚欢愉的期许。“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化用佛经“弹指之间,六十五刹那”的时间隐喻,将抽象光阴具象化,既呼应前文“春寒犹自如此”的时令感怀,又暗含对闲居生活的怅惘,典故融入景语而情致宛转。

3. 分段赏析

开头的三句话,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作者说风雨交加、十分猛烈,园林被这番风雨折腾得不成样子,桃树李树也大多残破不堪。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抒发情感,把作者内心伤春的情绪表达了出来,营造出一种悲伤凄苦的氛围,这也是为后面叙事抒情做铺垫。“待上”这六句写的是作者春日里的生活状态。前三个句子写作者的慵懒倦怠,说自己浑身没劲儿,懒得登上高楼,以至于栏杆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根本没法扶着倚靠。这就和薛道衡写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样,都是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冷清荒凉,来衬托主人疲惫慵懒的心境,这种写法比直接描述人物状态更有感染力。后三句接着写作者的懒,说他怕冷,不愿意活动,让人把珠帘紧紧地拉上,还把香炉挪到枕头旁边,这样方便随时添加衣物。这既把作者懒的样子写出来了,也交代清楚他懒的原因,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面两句。“元宵”这两句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和开头相呼应,写出了作者对春天寒冷天气的不适应和无奈叹息。“为问”这三句表达了作者盼望着风雨交加的日子赶紧过去。“揩拭”这两句则体现出作者对美好春游生活的向往。“要看拍堤春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渴望欣赏春日美景的喜悦心情。不过不管是想看那涨满河堤的春水,还是听屋檐上鸠鸟鸣叫、喜鹊报喜,这些看似欢乐的景象,其实都是陪衬,是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作者当时极度伤春的痛苦。“月下”这三句说作者没有别的兴致。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文人,和歌女一起在月下并肩、在花旁拴马出游,都是很平常的事。但作者却说“此兴今休矣”,能看出他已经懒到极致,对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进一步说明了他消极的心态。结尾的两句话,作者感慨春光易逝,劝人们要抓住时间及时行乐。就这样,作者先从外界景象写到内心感受,再从内心感受延伸到外界期盼,把虚写和实写结合起来,详细描述了自己春日的生活和心情,抒发了内心的伤感之情,读起来十分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

下一篇:宋·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