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谁寄相思语":华美的书信,是谁寄来了相思的话语。
# 锦书谁寄相思语:“锦书谁寄相思语。天边数遍飞鸿数。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句:此数句追忆叶衡。叶氏于淳熙二年乙未罢右相,淳熙十年卒。此词盖韩南涧,淳熙十二年乙巳举似前作而寄追思也。锦书:书信。
"天边数遍飞鸿数":向着天边,一遍遍数着飞过的鸿雁的数量。
"一夜梦千回":整夜里,梦境辗转千次。
# 一夜梦千回:一夜二句:贺铸《小梅花》:“漏将分,月窗明,一夜梅花忽开疑是君。”
"梅花入梦来":梅花悄然入了梦中。
"涨痕粉树发":水涨的痕迹纷乱,树木萌发新枝。
# 涨痕粉树发:张祜《和岳州徐员外云梦新亭二十韵》:“树失湘潭发,山明楚塞沤。范成大《崇德庙》:“不知新涨高几画(离堆石壁旧有水则,记涨痕,占岁事,一画为一则),但觉楼前奔万雷。”
"霜冷沙洲日":寒霜降下,沙洲一片素白。
# 沙洲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沙洲:广信书院本做“潇湘”,玆从四卷本乙集。
"心事莫惊鸥":满怀心事,莫要惊动了沙鸥。
# 惊鸥: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人间千万愁":这人世间,何止千万种愁绪。
"乙巳冬南涧举似前作":乙巳年冬天,南涧拿出先前的作品给我看,
# 前作:指稼轩《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涧:韩南涧。《上饶县志》:“韩元吉字无咎,开封人,维五世孙。……徙居上饶,所居之前有涧水,故号南涧。”“南涧”四卷本误作“前间”,玆改正。,乙巳:淳熙十二年乙巳(一一八五)。稼轩四十六岁。在上饶家居。
"因和之":我于是依照原韵和作了这首诗。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整首词巧妙融合了写景、用典“心事莫惊鸥”暗引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诗句与抒情描写于一体,充分展现了辛弃疾词作的豪放风格。
2. 写作手法
用典:“心事莫惊鸥”借用“鸥鹭忘机”典故,“鸥鹭忘机”指人无机心,方能与水鸟相伴。后用“鸥鹭忘机”比喻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心态。在这里使作者可以与鸥鸟对话,表达诗人虽然表面在劝告鸥鸟不要害怕,实则在吐露自身心事如潮、愁肠百结。
3. 分段赏析
上片赏析首句“锦书谁寄相思语”以“锦书”起兴,暗用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之典,直抒相思无寄的怅惘。“天边数遍飞鸿数”进一步以“飞鸿”为意象,借鸿雁传书的传说,通过“数遍”这一动作细节,强化了期盼与失落交织的缠绵情思。后两句“一夜梦千回。梅花入梦来”转写梦境,“千回”极言思念之频密,“梅花”既是冬日高洁象征,亦隐喻所思之人,虚实相生间展现魂牵梦萦的深情。下片赏析“涨痕纷树发”描摹冬日江畔景象,水退后的树根如乱发披散,勾勒出萧疏苍劲的视觉画面。“霜落沙洲白”则以简笔皴染,霜色覆沙洲,一片清冷寂寥,为下文蓄势。结尾两句“心事莫惊鸥。人间千万愁”陡转抒情,沙鸥本为忘机之鸟,词人却以“莫惊”恳求,暗用“鸥鹭忘机”典故,表面劝鸥鸟勿惧,实则倾吐自身心事如潮、愁肠百结。末句“人间千万愁”将个人情思升华至众生悲慨,以天地之广反衬愁绪之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