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gōng
·
·
mèng
shī
hú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uě
xiǎo
qīng
jiā
luàn
mèng
yóu
chù
zhī
tiě
shēng
wàng
shuǐ
xiǎng
guān
yàn
mén
西
qīng
hǎi
shuì
jué
hán
dēng
lòu
shēng
duàn
yuè
xié
chuāng
zhǐ
fēng
hóu
zài
wàn
yǒu
shuí
zhī
bìn
suī
cán
xīn
wèi

译文

在雪花纷飞的清晨,四周军营吹起了凄清响亮的笳声,梦境里,不知是什么地方?披着铁甲的骑兵肃静无声,看去就像一股洪流那样奔驰。想起沦陷中的关塞山河,雁门关外,青海湖边。一觉睡醒人还在寒灯淡光的深夜里。夜将尽天快亮,明月已斜照西窗。我相信自己能像班超那样在万里之外为国立功封侯。有谁能知道我呢?鬓发已经斑白,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却未死。

逐句剖析

"雪晓清笳乱起":在雪花纷飞的清晨,四周军营吹起了凄清响亮的笳声,

#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雪晓:下雪的早晨。

"梦游处、不知何地":梦境里,不知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似水":披着铁甲的骑兵肃静无声,看去就像一股洪流那样奔驰。

#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想关河":想起沦陷中的关塞山河,

# 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西":雁门关外,

#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际":青海湖边。

#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际,青海湖边。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寒灯里":一觉睡醒人还在寒灯淡光的深夜里。

# 睡觉:睡醒。

"漏声断、月斜窗纸":夜将尽天快亮,明月已斜照西窗。

#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自许封侯在万里":我相信自己能像班超那样在万里之外为国立功封侯。

# 自许封侯在万里: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有谁知":有谁能知道我呢?

"鬓虽残":鬓发已经斑白,

# 鬓虽残:鬓(bìn),喻衰老。

"心未死":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却未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题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抒发至死不衰的爱国激情。上片记梦,描绘了清笳四起、铁骑无声、关塞雄丽的边塞军旅生活场景;下片抒情,写词人面对孤苦寒灯、凄切漏声、清冷斜月,感慨功名未就,虽鬓发花白却壮志未泯。写作手法上,运用梦境与现实对比的手法,强烈地表达情感。全词沉雄悲壮,将词人对往昔战场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壮志难酬的无奈相结合,生动展现了陆游虽已年老但爱国之心炽热、报国之志未改的情怀,颇具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成都赴嘉州知州任时,在眉山结识蜀中高士师伯浑,二人结下深厚情谊。淳熙元年(1174)春,陆游离嘉州,与师伯浑在青衣江上饯别。此后四年师伯浑病逝,这期间,陆游回顾自身壮志未酬的境遇,思念与师伯浑的过往,为抒发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友人的情感,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爱国的词。描绘了梦游中边塞军旅的壮阔场景以及梦醒后孤寒凄凉的现实处境,表达了词人至死不衰的爱国激情,以及对宋朝统治者主和苟安的不满,抒发了壮志未酬却仍执着自信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梦境中雪晓清笳、铁骑无声的边塞军旅画面,与下片梦醒后面对寒灯、漏断、月斜的孤寂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词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强化情感表达。想象:词的上片通过想象描绘出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生活场景,“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拓宽了词的意境,展现出词人对往昔战场的向往。借景抒情:下片借寒灯、漏声、斜月等冷清孤寂之景,抒发词人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悲愤与无奈之情,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3. 分段赏析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上片描绘梦境,开篇用“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将雪、笳、铁骑等北方事物置于动态中,营造出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场景,以想象之笔拓宽意境,“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借对广阔西北领土的联想,凝聚作者深厚的爱国之情,因王师未北定中原,才引发如此“梦游”;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描绘出冷清孤寂的环境,与上片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感慨自己虽鬓发已残,但壮志未酬的雄心仍在,既表达对主和苟安的不满,又展现出至死不衰的爱国激情,将梦境与实感有机融合,情致抑扬起伏。

4. 作品点评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这首词饱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宋朝皇帝以及部分主和苟安大臣的愤懑。从艺术手法来看,该词巧妙运用鲜明的对比。上片描绘的梦境,与下片所呈现的现实境遇及心境形成强烈反差。这一对比,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在局势那般严峻之时,满怀报国之志的仁人志士却只能赋闲家中,即便日思夜梦皆为报国之事,最终也难偿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许封侯在万里”一句。语气振起,而接下来是“鬓虽残,心未死”两句。中间插入“有谁知”三个字,也是顿挫作势,使末二语——人虽老了,而杀敌雄心依然未死——更显得郁郁不平。若去掉这三字,语意虽也连属,而究竟要相形减色。

近现代词学专家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下一篇:宋·释文珦《不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