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罢且勿起":酒宴虽已结束,但请您暂且不要起身,
"重挽使君须":我还要再挽留您。
# 重挽使君须:苏轼《庆源宣义王丈人,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须。”言与民众关系和谐密切。使君,指王桂发,一作“史君”。挽须:捋胡须,亲切无间状。
"一身都是和气":您全身上下都充满和善之气,
"别去意何如":此番离别不知您作何感想。
"我辈情钟休问":我们这群人的深情不必多问,
# 我辈情钟:谓感情专一。《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父老田头说尹":父老乡亲在田间地头都在谈论您的政绩,
# 父老田头说尹: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此处借以称赞王桂发在信州有善政,得民心。尹,古代官的通称。这里指王桂发。
"泪落独怜渠":为您的离去落泪心疼。
# 渠:他,指王桂发。
"秋水见毛发":秋天的湖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毛发,
# 秋水见毛发:“秋水”二句,语本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千尺定无鱼":若真有千尺深邃,恐怕连鱼儿都难以存活。
"望清阙":遥望朝廷方向,
# 清阙:指朝廷。
"左黄阁":左侧是辉煌的中书省,
# 黄阁:谓中书门下省,为丞相理政处。
"右紫枢":右侧是威严的枢密院。
# 紫枢:指枢密院,为国家的军事首脑机关。
"东风桃李陌上":到春风吹拂桃李盛开时,
"下马拜除书":您定会下马跪拜接受新的任命书。
# 书:指诏书。,拜除:拜官,授职。
"屈指吾生余几":屈指算来人生还能有几载春秋,
# 余:我。作者自称。
"多病故人痛饮":偏偏多病之躯妨碍我开怀痛饮,
# 多病故人痛饮:反用陈师道《赠王聿修商子常》“畏病忍狂妨痛饮”诗意。
"此事正愁余":此事最令我愁闷。
# 余:我。作者自称。
"江湖有归雁":江湖上虽有北归的鸿雁,
"能寄草堂无":不知能否托它将我的书信寄到您隐居的草堂。
# :相当于“否”。,草堂:古代文人避世隐居处称为草堂,这里指作者所居带湖宅第。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该词刻画了信守王桂发和蔼可亲、深受百姓爱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惜别之情,以及自身年老多病的愁苦,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早日升迁的祝愿。
2. 写作手法
引用:词中“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引用“水至清则无鱼”古语。作者借前句描绘水清之态,后句化用典故,委婉说明太守汲取“水至清则无鱼”的教训,宽以待人,为政宽猛适度,故而深得民心,体现其治政智慧与亲民形象。
3. 分段赏析
全词以“屈指吾生余几”句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着力刻画王秉深得民心、理应升迁的形象。词作开篇便打破常理,以“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出人意料地起笔。要知道,在古时,太守作为一州最高长官,威严赫赫,鲜有人敢冒犯,而此处却描绘出民众能“重挽”其须的场景,足见太守与民众之间关系的亲密无间,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瞬间跃然纸上。“一身都是和气”两句,进一步凸显王秉的温和亲切;“我辈情钟休问”三句,则通过“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生动展现王秉在乡绅、百姓间的极高威望,以及他与民众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两句,化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古语,不同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顺承手法,此处以转折之意,强调王秉汲取古训,施政宽仁有度,因而深得民心。基于“好人好报,清官当重用”的传统观念,“望清阙”五句顺势表达了作者对王秉早日升迁的美好祝愿。后半部分围绕作者自身现状与情感寄望展开。“屈指吾生余几”以下三句,诉说着作者感慨自己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因病无法饮酒的愁苦,看似将话题引向别处。但词人巧妙收束,迅速回归送别主题,抒发对王秉别后的相思之情。结句以“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询问对方能否寄信慰藉,语气委婉,甚是得体。全词结尾收纵自如,放得自然,收得巧妙。
#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和王桂发的友谊。上片,赞美王桂发的官清、政简,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的情景,曲折地反映出词人勤政爱民的思想,这是应该肯定的。下片,“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几句词,表面看来,是祝愿他的朋友能够官运亨通,飞黄腾达;而在内心深处,词人自己尽管身居“草堂”,何尝不放眼“清阙”,醉心朝廷,盼望有一天也能在宰相府、枢密院供职呢?这种热衷功名,为皇帝效力的念头不正是作者忠君思想的具体体现吗?
不详原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林俊荣《稼轩词新探与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