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移花是处开":所到之处移栽的花朵,在所到之处都能盛开。
# 是处移花是处开:唐·白居易《移牡丹栽》诗:“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是处:到处或处处之意。
"古今兴废几池台":古往今来,多少池塘楼台经历了兴盛与衰败。
"背人翠羽偷鱼去":背人偷偷游走的翠鸟,衔着鱼儿离去,
# 背人翠羽偷鱼去:唐·白居易《题王家庄临水柳亭》诗:“翠羽偷鱼入,红腰学舞回”。
"抱蕊黄须趁蝶来":有着黄色花蕊的花朵,吸引着蝴蝶趁着花香飞来。
"掀老瓮":掀开陈旧的老酒坛,
# 掀老瓮:“掀老瓮”二句: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因自吟咏怀诗,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
"拨新醅":拨弄新酿的酒醅。
"客来且尽两三杯":有客人到来,姑且一起饮上两三杯酒。
"日高盘馔供何晚":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为何饭菜还没有准备好,
# 日高盘馔供何晚:“日高盘馔供何晚”两句:唐·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市远鱼鲑买未回":因为集市遥远,买鱼虾的人还没有回来。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赠友词。描绘了词人退隐江西期间的闲居生活,全词语言质朴,融哲理与生活情趣于一体的特点;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淡泊世事之心和超脱豁达的襟怀,还有对政治起落的淡然疏离。
2. 写作手法
反衬:“日高盘馔供何晚”一句巧妙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日高”这一时间状态反衬“盘馔供晚”的情景,凸显出殷勤待客的心意,彰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化用:词作上片以池台花木的兴废变迁,暗喻社会的沧桑变幻,并化用白居易的诗句,凸显自然万物的生机。白居易曾咏牡丹:“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词作将句中“牡丹”改为“花”,“百处”换作“是处”,意为花无论移植至何处,皆能在彼处绽放。这般改动,不仅凸显花的生命力极强,更赋予其普遍意义。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抒发感慨。起句描绘花卉生命力顽强,易于存活。白居易曾写牡丹“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此句将牡丹换为泛指的“花”,把“百处”改为“是处”,意为花卉无论移栽到何处,都能扎根绽放。这般改动,不仅凸显花的旺盛生命力,更赋予其普遍意义。若说首句写自然景象,第二句则转向社会现象,描绘池台的兴废。无论是帝王权贵还是世家大族,皆有兴衰起伏,他们的池沼楼台也随之历经无数兴废更迭。与永恒的自然现象相较,难免令人感慨万千,由此流露作者对政治与世事的淡漠和鄙弃。“背人”两句刻画昆虫禽鸟的动向。翠羽本可捕鱼,却背人离去;黄蜂本可抱蕊,却趁蝶而来。世间万物各有其活动规律,不必强求一致,贵在随缘自适。词的下片聚焦待客场景。孔融曾言:“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掀老瓮”三句所表达的意趣与之相通,写揭开老酒瓮,倒出新酿的酒,有客来访便共饮几杯,畅叙心怀,既显对友人的真诚,也展现待客的热忱。若说前两句写备酒,末尾两句则描摹供馔,进一步凸显待客的诚挚。作者在此运用欲扬先抑之法,先写饭菜备好较晚,随后说明为招待客人,不惜远赴集市采购鱼肉,既解释了供馔晚的缘由,更凸显出殷勤待客的心意,彰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4. 作品点评
作者这般着笔,用意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想表明无论池台怎样兴废、社会如何变迁,人间的情谊总能长久留存,他与叶仲洽的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其二,是在诉说自己待友向来真诚热忱,常以美酒佳肴相迎,对叶仲洽亦是如此,字里行间满是盼其前来相聚的心意。这些或许是作者未曾明说的潜台词,由此可见这首词“平淡之语皆含深意”,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琢磨。
下一篇: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