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纪星郎字义山":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
# 星郎:《后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殃,是以难之。’”后因称郎官为“星郎”。,成纪:古县名,战国时设置,县址大约在今陕西省秦安县。
"适归高壤抱长叹":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
# 高壤:土丘。一作“黄壤”。,适归:往归;归向。
"词林枝叶三春尽":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
# 词林:词坛。借指文学界。
"学海波澜一夜干":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
# 波澜: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学海:喻指学术界。
"风雨已吹灯烛灭":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
"姓名长在齿牙寒":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只应物外攀琪树":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
# 琪树:仙境中的玉树。,物外: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便著霓裳上绛坛":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 绛坛:一作“玉坛”。,霓裳: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一作“霓衣”。
"虚负凌云万丈才":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
# 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
"一生襟抱未曾开":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 襟抱:怀抱之意。这里指远大的理想。
"鸟啼花落人何在":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
"竹死桐枯凤不来":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 竹死桐枯:传说中的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这里是说社会残酷地剥夺了李商隐生存下去的条件。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
# 踠:屈曲、弯曲的意思。
"旧交心为绝弦哀":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 绝弦:断绝琴弦,喻失去知音。《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九泉莫叹三光隔":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
# 三光:古人以日月星为三光。,九泉:犹黄泉。指人死后的葬处。
"又送文星入夜台":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 文星:文曲星,传说中天上掌管人间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晚唐诗人
崔珏(?~?),唐代诗人。字梦之,清河(今属河北)人,寄寓荆州(今湖北江陵)。大中间登进士第,咸通间由荆南幕府拜秘书省校书郎,官至侍御史。崔珏诗深受齐梁体、杜甫及李商隐作品影响,修辞丰富,巧用对仗、比喻、夸张、想象、互文、用典等手法,语言精妙绝伦。诗风与李商隐相类,多秾丽言情之作。以《和友人鸳鸯之什》著名,因此获称“崔鸳鸯”。《哭李商隐》《有赠》等均为佳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两首七言律诗,也是两首悼友诗。第一首诗介绍了李商隐的离世,赞叹其文学才华;第二首诗表达了对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愤懑,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对其才华的赞叹以及对其不幸命运的哀伤之情。
2. 分段赏析
《哭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崔珏创作的两首七言律诗这两首诗是崔珏为悼念其挚友、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而作。李商隐作为晚唐文坛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以“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微”的艺术特色著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他的诗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技巧圆熟,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然而,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却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病逝于荥阳,令人扼腕叹息。更为遗憾的是,在李商隐去世后,当时的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作仅有两首,弥足珍贵。这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商隐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诗中饱含着崔珏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无限感慨。第一首诗“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开篇即点明李商隐的身份,以“适归高壤”表达对其离世的哀悼。“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以生动的比喻高度评价李商隐的文学成就,称其如春天的枝叶般繁茂,似学海的波澜般壮阔。“风雨已吹灯烛灭”,以风雨吹灭灯烛的意象,暗喻李商隐的早逝,字里行间充满惋惜之情。“只应物外攀琪树”,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慰藉,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得道成仙。第二首诗首联“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虚负”二字道尽了对李商隐怀才不遇的痛惜,“凌云万丈”则高度评价其才华。“鸟啼花落人何在”,以鸟啼花落的凄凉景象,烘托出对故友的思念。“竹死桐枯凤不来”,巧妙化用《庄子》中鹓雏的典故,暗喻李商隐的不幸遭遇,构思精巧。“良马足因无主踠”,以良马无主而踠足,比喻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批判意味深刻。“旧交心为绝弦哀”,借用伯牙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悲痛,情真意切。尾联“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以看似劝慰实则悲痛的语气,将哀思推向高潮。这两首悼亡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崔珏既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又高度评价了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更通过“虚负”“未曾开”等词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现象的愤懑。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鹓雏、伯牙绝弦等,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在艺术表现上,两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将悼亡之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融为一体这两首诗不仅是对李商隐的深情悼念,更是对晚唐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
# 此其二,又玄取其一较有味。要之,有其一在前,则此篇反覆嗟惜亦自佳也。
清钱牧斋、何义门《钱何评注唐诗鼓吹》
# 义山为绝世之才,不能大用,坎坷终身。一起二句自是先生知己,九原有灵当为泣下。三四用一问一答法,二句不平是哭其死也。五六是哭其未遇而死也。七八是开说,聊为先生作慰词耳。
清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引朱东岩
# 崔珏以《鸳鸯》得名,而《哭义山》之作,亦是九原知己。
清薛雪《一瓢诗话》
# 后人无数挽词,未能出此。
清梅成栋《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上一篇: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