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xiān
shēng
táng

朝代:宋作者:范仲淹浏览量:3
xiān
shēng
hàn
guāng
zhī
rén
xiāng
shàng
dào
chì
chéng
liù
lóng
shèng
rén
zhī
shí
chén
qiè
亿
zhào
tiān
xià
shú
jiā
yān
wéi
xiān
shēng
jié
gāo
zhī
ér
dòng
xīng
xiàng
guī
jiāng
shèng
rén
zhī
qīng
xuān
miǎn
tiān
xià
shú
jiā
yān
wéi
guāng
xià
zhī
zài
zhī
shàng
jiǔ
zhòng
fāng
yǒu
wéi
ér
shì
wáng
hóu
gāo
shàng
shì
”,
”,
xiān
shēng
zhī
zài
tún
zhī
chū
jiǔ
yáng
fāng
hēng
ér
néng
guì
xià
jiàn
mín
”,
”,
guāng
zhī
gài
xiān
shēng
zhī
xīn
chū
yuè
zhī
shàng
guāng
zhī
liàng
bāo
tiān
zhī
wài
wēi
xiān
shēng
néng
chéng
guāng
zhī
wēi
guāng
néng
suì
xiān
shēng
zhī
gāo
zāi
ér
shǐ
使
tān
lián
nuò
shì
yǒu
gōng
míng
jiào
zhòng
yān
lái
shǒu
shì
bāng
shǐ
gòu
táng
ér
diàn
yān
nǎi
wéi
hòu
zhě
jiā
fèng
shì
yòu
cóng
ér
yuē
yún
shān
cāng
cāng
jiāng
shuǐ
yāng
yāng
xiān
shēng
zhī
fēng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
!”

译文

严先生,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朋友。他们以道义互相推崇。当光武帝手握称帝的符瑞《赤符》,登上天子之位,顺应圣人的时机,统治天下亿万百姓,天下有谁能超越他呢?只有严先生以高尚的气节超越他。后来严先生与光武帝同寝使星象异动,归隐江湖,拥有了圣人的清廉之风。把荣华富贵视为泥土,天下有谁能超越他呢?只有光武帝以礼相待,对他屈尊下顾。在《易经・蛊卦》的上九爻(的爻辞)中,众人正积极作为,而唯独“不侍奉王侯,以保持高尚的志节为事”,严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在《易经・屯卦》的初九爻(的爻辞)中,阳刚之德开始亨通,而能“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卑贱的人,大得民心”,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严先生的气节,超越日月之上;光武帝的气量,包容天地之外。没有严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伟大,没有光武帝,又怎能成全严先生的高洁呢?能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怯懦的人变得果敢自立,这对礼教文化是有大功的啊。我范仲淹来担任这个地方的太守,开始建造祠堂祭奠严先生,又免除他后代四户人家的赋税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事务。接着又作歌赞道:“云山苍茫,江水浩荡,先生的高风亮节,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绵长!”

逐句剖析

"先生":严先生,

# 先生:指严光。

"汉光武之故人也":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朋友。

# 光武: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相尚以道":他们以道义互相推崇。

"及帝握《赤符》":当光武帝手握称帝的符瑞《赤符》,

# 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乘六龙":登上天子之位,

"得圣人之时":顺应圣人的时机,

# 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

"臣妾亿兆":统治天下亿万百姓,

# 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

"天下孰加焉":天下有谁能超越他呢?

"惟先生以节高之":只有严先生以高尚的气节超越他。

"既而动星象":后来严先生与光武帝同寝使星象异动,

# 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归江湖":归隐江湖,

# 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

"得圣人之清":拥有了圣人的清廉之风。

"泥涂轩冕":把荣华富贵视为泥土,

# 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天下孰加焉":天下有谁能超越他呢?

"惟光武以礼下之":只有光武帝以礼相待,对他屈尊下顾。

"在《蛊》之上九":在《易经・蛊卦》的上九爻(的爻辞)中,

# 上九:九爻。,蛊:六十四卦之一。

"众方有为":众人正积极作为,

"而独":而唯独“

"不事王侯":不侍奉王侯,

"高尚其事":以保持高尚的志节为事”,

"先生以之":严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之初九":在《易经・屯卦》的初九爻(的爻辞)中,

# 屯:六十四卦之一。

"阳德方亨":阳刚之德开始亨通,

"而能":而能“

"以贵下贱":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卑贱的人,

"大得民也":大得民心”,

"光武以之":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盖先生之心":严先生的气节,

"出乎日月之上":超越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光武帝的气量,

"包乎天地之外":包容天地之外。

"微先生":没有严先生,

"不能成光武之大":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伟大,

"微光武":没有光武帝,

"岂能遂先生之高哉":又怎能成全严先生的高洁呢?

"而使贪夫廉":能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

"懦夫立":怯懦的人变得果敢自立,

"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这对礼教文化是有大功的啊。

"仲淹来守是邦":我范仲淹来担任这个地方的太守,

# 是邦:指严州,今浙江桐庐县。

"始构堂而奠焉":开始建造祠堂祭奠严先生,

"乃复为其后者四家":又免除他后代四户人家的赋税徭役,

# 复:免除其赋役。

"以奉祠事":让他们负责祭祀事务。

"又从而歌曰∶":接着又作歌赞道:“

"云山苍苍":云山苍茫,

"江水泱泱":江水浩荡,

# 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先生之风":先生的高风亮节,

"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绵长!”

# 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频繁地将严光与光武帝相提并论,描述了光武帝“以礼下之”和礼贤下士的行为,这实际上反映了严光对贵族的鄙视和他高尚的品质。这篇文章隐晦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为了权力、追求名誉和财富,以及贪污和腐败的不良习惯;高度赞扬了严光那种不追求名和利,而将官职视若无睹的崇高品质;也对光武帝待人以礼的高尚品质给予了高度赞誉。这篇文章的结构设计巧妙,巧妙地融合了虚与实,使得虚与实相辅相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范仲淹贬居睦州时作《严先生祠堂记》。他三次外贬皆获同僚“光”之赞誉,此乃其心忧天下之写照。睦州有新安江山水、严子陵高义,他“来守是邦”,念严子陵品格,思当世时弊,遂构堂祭奠并撰文,既表对严先生之仰慕,亦寄对盛世之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记人抒情类散文。介绍了严光与光武帝的相关情况,将两人并列,体现了光武帝“以礼下之”的礼贤下士之举,更突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恶习的隐隐批评,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文章一上来连用两个“天下孰加焉”发问,前一句极言光武帝刘秀手持赤符、乘坐六龙车辇,君临天下时的威严气象;后一句则着力描绘严子陵“惊动星象、归隐江湖”的傲岸姿态。当年刘秀登基称帝后,想起从前与严子陵以道义相交的布衣情谊,便下诏召他入朝担任谏议大夫,可严子陵始终不为所动,坚守着如冰雪般高洁的操守,依旧回到富春江畔耕田垂钓。面对帝王的盛情邀请能做到置若罔闻、泰然处之,这绝非普通俗人或故作清高的假隐士能比。自古隐士虽多,但志向各不相同——不少人是做着将来能做官的美梦才去隐居,这类人不过是想以退为进谋求仕途的功利之辈。严光的隐居却纯粹是为了保持清高安贫的气节,因此备受世人敬仰,这也是范仲淹称赞他“以节高之”的缘故。第二段,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并非只为了赞颂严先生,这也不是他的全部意图。他更期待仁能遇到盛世,明主能体谅贤良之臣,如此才能对名教大有助益。文中用光武帝来映衬严子陵,并非贬低光武帝,相反,他也是借严子陵的隐居反衬当时世道的清明,暗含自己对未遇明主的淡淡怅惘。当年严光与光武帝同床而卧,严光甚至把脚搭在皇帝肚子上,光武帝都不在意。严光的不畏强权、不慕富贵固然令人钦佩,光武帝的宽容大度同样值得追慕。联想到自己仕途坎坷,多次直言进谏触怒龙颜、得罪权贵,招来党争之祸;又逢国家内忧外患,自己空有报国之心却无处施展,自然更怀念光武帝这样圣明的君主。第三段,范仲淹是研究《易经》的大学者,深谙卦象之道。他将《易经》中的卦理融入文章,立意新颖却不生硬,足见其深厚的易学功底。他用《蛊》卦来比喻严子陵,赞扬他“不侍奉王侯、坚守高洁”的品格;用《屯》卦来比喻光武帝,颂扬他“以尊贵之身礼遇贤才、深得民心”的德行。他想说明的是:即便严子陵是圣贤,若生在乱世,也只能落得像微子逃亡、比干被杀那样的结局,就算想归隐也未必能实现。所以关键还在于光武帝“以贵下贱”的亲民之举,因此范仲淹感慨道:“若没有光武帝,又怎能成就严先生的高风亮节?”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全文始终以光武帝与严子陵的对比贯穿,一气呵成,既有深入的评述,又有深情的咏叹,最后以诗歌作结,用新安秀丽的山水来颂扬先生的风范,笔力确实非凡。更重要的是,范仲淹在深切追念光武帝德政的同时,提出了“有功于名教”的政治主张——贤才的出现与明君在位息息相关。他之所以祭祀严先生,不仅是为了颂扬其风范,更是期待能有圣明的时代出现,让“贪婪的人变得廉洁,懦弱的人变得自立”,天下的仁人志士都能尽情施展才华。全文笔力雄健、结构严谨,结尾“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句,更是精准概括了严先生的高风亮节。

3. 作品点评

全文以光武与严光二人对举贯穿始终,文脉贯通如长河奔涌,其间既有精辟的议论发挥,亦有深沉的咏叹抒情。篇末以歌作结,借新安山水之灵秀颂扬先生高风,笔势雄健跌宕,结构精严绵密,足见作者笔力之非凡。另一方面,文中亦深含对光武德政的无限憧憬追念,进而提出“有功名教”的政治主张,将贤人的应运而生与明君在位相关联。由此可见,立祠祀先生之意,非仅为颂扬严子陵之风骨,更在于渴盼圣明之世再现,使“贪者廉,懦者立”,天下仁人志士皆能舒展抱负。全文于雄健笔调中见思辨锋芒,于精严结构中蕴深远寄托。尤其结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山水之壮阔喻德操之崇高,寥寥十六字,尽括严先生毕生高风亮节,堪称点睛之笔,千载之下犹自振聋发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起一结,中间整整相对。有发挥,有佐证,有咏叹,有交互,此今日制义之所自出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 中间对偶处仍流走,有节节相生妙。先生立朝,风度端凝,而为文亦如之。先生文章,湛深经术,而为人亦如之。字句都担斤两。

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卷四

# 题严先生,却将光武两两相形,竟作一篇对偶文字,至末乃归到先生,最有体格。且以歌作结,能使通篇生动,不失之板。妙甚。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

# 有起有结,有平有侧,有夹缝。予尤爱其起句。以“先生”特安于光武之上,平中已寓侧也。而每比俱先主人,极得尊题之法。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虞似良《横溪堂春晓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小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