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chūn
guī
chù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chūn
guī
chù
xíng
ruò
yǒu
rén
zhī
chūn
chù
huàn
guī
lái
tóng
zhù
chūn
zōng
shéi
zhī
chú
fēi
wèn
huáng
bǎi
zhuàn
rén
néng
jiě
yīn
fēng
fēi
guò
qiáng
wēi

译文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逐句剖析

"春归何处":春天将归向何处?

"寂寞无行路":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寂寞:清静,寂静。

"若有人知春去处":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 唤取:唤来。

"春无踪迹谁知":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

#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除非问取黄鹂":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 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百啭无人能解":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 解:懂得,理解。,百啭:形容黄鹂婉转的鸣声。啭,鸟鸣。

"因风飞过蔷薇":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 蔷薇: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因风:顺着风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词人黄庭坚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问句开篇,点明春的离去,词人寂寞寻春,幻想有人能唤春归来。下片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寄希望于黄鹂,但黄鹂啼声无人懂,随风飞过蔷薇,词人终知春已难回。这是一首抒发时光流逝、春光不再的惜春之作。作者运用凄美的笔触,倾诉了对春天消逝的深切悲痛与无限惋惜,彰显出词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挚爱、留恋、痴情以及不懈的追求。不同于常见的以景物描绘为主的惜春词句,此作独辟蹊径,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着重描绘寻春之旅,深情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全词意境空灵深邃,含蓄委婉,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启程,直至次年二月才穿越洞庭湖,又在五、六月之际抵达了广西宜州的贬谪之地。这首词便是他在被贬宜州的第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所作。然而,同年九月,黄庭坚便在宜州的贬所黯然离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全词以问句起笔,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归去的疑惑和追寻,通过设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现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无奈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黄鹂、蔷薇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2. 写作手法

想象: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黄鹂作为春天的象征,其啼叫代表着春天的声音和生机。蔷薇则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以及词人对春天的留恋和追忆。

3. 分段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的上片,诗人追问春天的去向,却寻不见其踪影,心中满是因春天消逝而生的寂寞与无助,仿佛失去了至亲一般。这种主观感受的抒发,让春天的可爱与离去的可惜跃然纸上,深深打动了读者。然而,若诗人仅仅停留在对惜春主题的直接表述上,那也算不上什么高明之作。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其运用曲折的笔法,情感起伏跌宕,变化多端,如同荡秋千一般,既跌得深沉猛烈,又荡得高远悠扬。上片先是一转,寄希望于有人能知晓春天的去处,唤它归来同住,这一奇思妙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开篇,诗人从幻想回到现实,意识到无人知晓春天的去向,春天也无法被唤回。但诗人仍怀有一丝希望,寄望于黄鹂能知晓春天的踪迹。因为黄鹂常与春天相伴,或许能带来春天的消息。于是,诗人又陷入了幻觉的艺术境界。“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描绘黄鹂千啼百啭,却无人能懂其意。只见它趁着风势,飞过那盛开的蔷薇花丛。黄鹂的啼声打破了寂静,却未能给诗人带来答案,反而让他的寂寞感更加沉重。蔷薇花开,预示着夏天的到来,诗人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春天,真的已经离去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有别于一般的惜春之作,其独特之处在于并非以景物描绘为主,而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专注于描绘寻春的过程,深情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热爱。因此,整首词显得空灵而富有韵味,深沉而含蓄内敛,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现代薛砺若《宋词通论》

# 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这是首惜眷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不详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下一篇: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