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有华发":离开故国时已生满头白发,
"出关无送车":出函谷关时没有车辆相送。
"未能尽韬晦":未能完全隐藏自己的才略,
"紫气作前驱":紫色的云气在前方作为引导。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介绍了老子离开家国时已生华发、出关时无人相送的场景,以及传说中伴随其出关的“紫气”祥瑞之象。诗人通过对“老子出关”典故的化用,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老子遁世隐居的形象:“去国有华发”写其衰老却毅然离尘的姿态,“出关无送车”以孤寂场景反衬其超然心境,“紫气作前驱”则借祥瑞象征其思想的高深与超脱。
2. 写作手法
用典:“去国有华发,出关无送车”诗中借“老子出关”的典故展开创作。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传说他西出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至,后老子留下《道德经》离去。诗人借此典故,既扣合画作主题,也暗含对老子遁世隐居、淡泊处世的追慕,同时通过典故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
3. 分段赏析
“去国有华发”:“去国”点明老子离开周朝都城的背景,“华发”以白发代指年岁已高,暗含其晚年远走的苍凉感,为出关的孤寂铺垫。“出关无送车”:“无送车”以白描手法写老子出关时的冷清场景,与“圣人”身份形成反差,突出其淡泊名利、孤身远行的隐士形象。“未能尽韬晦”:“韬晦”指隐藏才略,此句转折表明老子虽欲隐匿行迹,却因声名难掩而未能完全深藏,暗含对“声名与隐退”矛盾的思考。“紫气作前驱”:化用“紫气东来”典故,以祥瑞的紫色云气为老子前驱,既呼应“未能尽韬晦”的缘由,又以浪漫笔触暗示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王义山《王母祝语·栀子花诗》
下一篇:宋·苏轼《贾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