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紫禁归":早晨从皇上的宫殿领旨归来,
# 紫禁:以星之紫薇垣比帝居,故称宫禁曰紫禁。
"暮出青门去":傍晚就收拾行装出了京城东门。
# 青门:本指汉长安城东南门,俗因门色青,呼为青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勿言城东陌":不能说是走上了城东的那条阡陌小路,
"便是江南路":而是踏上了去往江南的、远离故乡的路。
"扬鞭簇车马":姑且扬起鞭子带着笑拥的车马,
# 簇:聚也。
"挥手辞亲故":挥手告别亲朋和故友随后启程。
"我生本无乡":其实我本来没什么故乡观念,
# 本:原本。
"心安是归处":心在哪里安定舒坦,哪里就是我的家。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留别题材。诗开篇点明自己早晨从皇宫领旨归来,傍晚便出城离去的行程。接着说不要将城东之路仅仅看作普通道路,那是通往江南的旅程。然后描绘了挥鞭驾车、辞别亲友的场景。最后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点明主题,表达出诗人不受地域限制,只要内心安宁,处处皆可为家的旷达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中“朝”与“暮”的时间对比,突出行动的迅速,也体现出诗人此次外任的果断;颔联“城东陌”和“江南路”的对比,赋予普通道路以新的含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直抒胸臆:尾联直接表达自己“心安是归处”的观点,情感真挚,将诗人豁达超脱的心境直白地展现出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白描:颈联“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离别时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当时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运用时间对比,“朝”与“暮”突出行程的紧凑,简洁地交代了自己匆匆离京的情景,也暗示了此次外任的急切。三四句“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承接首联,进一步说明出城之路的意义,不再是寻常的城东小路,而是通往江南任职之地,为下文的离别场景做铺垫。五六句“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通过“扬鞭”“挥手”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了离别时的画面,虽有离别,但诗人表现得洒脱、从容。最后两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句,升华了情感,表达出诗人超越地域的“故乡”观念,只要内心安定,何处都可安身的豁达思想。
4. 作品点评
《初出城留别》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平易通俗的特点,语言如口语般自然流畅,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在离别情境中表达出超脱的人生态度,打破了传统离别诗的悲戚基调,展现出旷达的心境。这种对“故乡”和“归处”的全新诠释,不仅反映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人生感悟,也能引发读者对于心灵归属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