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世俗尚依违":世俗之风绵延不绝,人们做事总是模棱两可,
"靡靡风流日正微":曾经美好的风尚日渐衰微。
"吾病未能终是是":我虽有缺点,但始终坚持追求正确的事,
"人言何似喜非非":可世人为何偏偏喜欢颠倒是非。
"况当天下难能地":更何况如今世道艰难,
"欲拨憸人未发机":奸佞小人暗中操纵局势,正直之士难以找到机会揭露他们。
"要格君心是知术":匡正君主的心意,才是真正的智慧与谋略,
"不然应合买山归":若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就应该归隐山林。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源源世俗尚依违,靡靡风流日正微”,诗歌开篇便如一声警钟,直指世俗风气的要害。“源源”形容世俗之风绵延不绝,“依违”则点明人们做事模棱两可、缺乏原则的态度。“靡靡风流”描绘出社会风气萎靡不振,曾经的美好风尚日渐衰微。这两句诗,短短十四个字,便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刻画得入木三分,奠定了全诗批判的基调。颔联“吾病未能终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颔联转向自我反思与对世人的批判。诗人坦言自己虽有弊病,却始终追求真理,坚持正确的事情;而世人却热衷于颠倒是非,喜欢错误的言论。这里通过“是是”与“非非”的重复,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出诗人坚守正道的决心,也表达了对世人是非不分的痛心与无奈,在自我剖析与对他人的批判中,凸显出诗人的正直与孤独。颈联“况当天下难能地,欲拨憸人未发机”,颈联将视角扩展到整个社会环境。诗人指出,当下世道艰难,奸佞小人当道,他们暗中操纵局势,而正直之士却难以找到机会揭露其恶行。“难能地”强调社会环境的险恶,“未发机”则体现出与奸邪斗争的艰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无力感。尾联“要格君心是知术,不然应合买山归”,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志向。诗人认为,匡正君主的心意,使其接受正确的治国之道,才是真正的智慧;若无法实现这一理想,自己就应当归隐山林。“格君心”体现出诗人的政治抱负,希望能辅佐君主,改变现状;“买山归”则是无奈之举,展现出诗人在理想破灭时的洒脱与坚守。
上一篇: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下一篇: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