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逐胜忽忘寒":只一心去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
# 逐胜:寻觅胜景。
"小立春风夕照间":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的余晖里。
"最爱东山晴后雪":最喜爱东山雪后初晴的美景,
# 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
"软红光里涌银山":夕阳柔和的红光映照下,银山仿佛在涌动。
# 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描写雪后晚晴的景色,如“小立春风夕照间”“软红光里涌银山”,将自己对东山晴后雪的喜爱之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景抒发内心的愉悦与赞美。拟人:“软红光里涌银山”,“软”字赋予“红光”以人的柔和质感,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余晖的轻柔温暖,使画面更具感染力。“涌”字将静态的雪山赋予动态感,仿佛银山在红色光芒中涌动,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出雪后的东山在夕阳映照下的壮丽景象。
2. 分段赏析
首句“只知逐胜忽忘寒”,生动描绘出诗人一心沉醉于追逐寻觅那绝佳景致,以至于全然忘却了周遭的寒冷。次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勾勒出诗人偶尔于春风轻拂之中伫立,在那夕阳余晖里尽情放眼饱览美景的画面。这开篇两句,将一位为了钟情美景,丝毫不惧寒冷的“痴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诗人不惧料峭寒意,满心只为探寻美景,悠然立于风中,沉醉在夕阳余晖的绮丽景色里。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白而坦率地倾诉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东山天晴之后雪景的极度喜爱。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堪称全诗最为精妙的写景之笔。在春日傍晚时分,那柔和且微弱的夕阳红光照耀在东山之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峦闪烁着熠熠光辉,看上去就如同无数座银山正朝着诗人汹涌奔来。其中,“软”字极为巧妙,精准地描绘出白雪映衬之下夕阳那柔和细微的光芒,将夕阳光芒赋予了可触可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夕阳那无尽的美好。另一个“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把被白雪覆盖的连绵群山,在夕阳照耀下光芒闪烁,从视觉上营造出一种仿佛正朝着诗人涌动而来的动态之感,具有化静态之景为动态之美的神奇功效。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描绘的是东山雪后,阳光倾洒下的迷人景致。诗题毫不隐晦,直接点明“最爱”二字,鲜明地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倾向。诗的语言质朴平实,看似通俗易懂,实则在遣字用词上极为考究。其中,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堪称精妙。“软”字独具匠心,它将夕阳光芒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体,让读者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那柔和的光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夕阳的温婉美好。而“涌”字更是神来之笔,原本静态的雪后的银山,在这个字的点化下,仿佛有了生命,如波涛般涌动起来,使整个画面瞬间充满动态之美,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意趣与活力。
上一篇: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下一篇:宋·郑獬《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