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冷欺花":春雨带来寒意,欺凌花朵,
# 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碍了花儿的开放。
"将烟困柳":把烟雾笼罩在柳树上,使柳树困乏,
"千里偷催春暮":在千里大地上偷偷催促着春天走向迟暮。
"尽日冥迷":整日里烟雨迷蒙,
# 冥迷:迷蒙。
"愁里欲飞还住":在愁绪中想要飘飞却又停住。
"惊粉重、":蝴蝶惊讶于粉翅沉重、
# 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经春雨淋湿,飞不起来。
"蝶宿西园":栖息在西园,
# 西园:泛指园林。
"喜泥润、":燕子喜爱泥土湿润、
"燕归南浦":飞回南浦。
"最妨它、":最妨碍的是那、
"佳约风流":风流的美好约会,
"钿车不到杜陵路":华丽的车子无法到达杜陵路。
# 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东南,也叫乐游原。,钿车:用珠宝装饰的车,古时为贵族妇女所乘。
"沉沉江上望极":在沉沉的江上极目远望,
"还被春潮晚急":又被傍晚加急的春潮所阻碍,
"难寻官渡":难以找到官方设立的渡口。
# 官渡:公用的渡船。用公家渡船运送旅客。
"隐约遥峰":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
"和泪谢娘眉妩":如同含着泪水的谢娘那般眉毛细长柔美。
# 谢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这两句是写烟雨笼罩远处的山峰,象谢娘被泪沾湿的眉毛那样妩媚好看。
"临断岸、":临近陡峭的岸边、
"新绿生时":新绿初生的时候,
"是落红、":正是落花、
"带愁流处":带着愁绪流淌的地方。
"记当日、":记得当日、
"门掩梨花":门掩着梨花,
"剪灯深夜语":在深夜里剪着灯花交谈。
# 剪灯深夜语: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南宋词人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祖籍汴(今河南开封)。早年屡试不第,漂泊多地任幕僚。曾为韩侂胄堂吏,韩侂胄被诛后,被黥面贬死。史达祖以词名世,尤工于咏物。其咏物之作形神兼备,物象、物态、人情妙合无垠,最为后人激赏;也有感怀身世之作,或嗟老叹贫,或暗伤漂泊。整体上,其词风瑰奇清秀,遣辞造句,俊语联翩,谋篇构思,出人意表。代表作品有《绮罗香·咏春雨》《双双燕·咏燕》《满江红·书怀》等。著有《梅溪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介绍了春雨带来的寒意、雾气等景象,描绘了春雨中蝶、燕的状态,以及春雨阻碍佳期、使人难寻官渡等情景,体现了因雨阻佳期的愁绪,营造了烟雨迷离的意境,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做冷欺花,将烟困柳”,赋予春雨人的动作“欺”“困”,生动写出春雨带来的寒意和雾气笼罩柳树的景象。反衬:以“燕喜泥润”反衬“蝶惊粉重”,燕的喜悦与蝶的惊愁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寂寞黯然的心境。用典:“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化用李重元《忆王孙》和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回忆往日与情人相聚情景,真切反映作者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起笔三句以拟人化手法(“欺”“困”“偷催”)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态,“做冷”从触觉写春雨挟寒,“将烟”从视觉绘雨雾迷蒙,“偷催”从听觉(似闻雨步声声)暗写春雨催暮的潜移默化。三字短语层层递进,构建出烟雨笼罩、天地迷蒙的宏观意境,既点出春雨“湿冷、烟笼、催暮”的特质,又以“千里”二字拓开空间维度,奠定全词幽冷怅惘的基调。“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尽日”强调春雨持续之久,“冥迷”状写雨丝细密、天地浑然的静态;“欲飞还住”则捕捉雨势忽断忽续的动态,动静交织中勾勒出春雨“黏腻缠绵”的典型形态。“愁里”二字双关,既写雨幕含愁的景象,又暗逗词人内心的愁绪,情景交融,使无形之愁与有形之雨浑然一体。“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以蝶、燕的不同反应侧面烘托春雨:蝴蝶因翅沾雨粉沉重而被迫栖宿,暗含困滞愁闷;燕子因春泥湿润便于筑巢而欣悦归巢,透出生机暖意。“惊”与“喜”、“宿”与“归”形成情感对照,以动物的微观视角丰富雨景层次,同时以燕的“喜”反衬蝶的“惊”,暗喻词人因雨阻佳期的孤寂心境。“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笔锋转向人事,“最妨它”三字直抒胸臆,点明春雨对春日约会的阻碍。“钿车”代指华贵车马,“杜陵路”借指情人相会之地,用借代手法含蓄表达怀人之情。道路泥泞、车马难行的现实困境,与内心对相聚的渴盼形成冲突,将春雨的物理阻隔升华为情感阻隔,愁绪由景及人,渐次加深。“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场景从庭院转向江野,“沉沉”叠字摹写江天低垂的压抑感,“望极”见出凝望之久、思绪之远。化用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诗意,却改“野渡无人”为“难寻官渡”,既保留雨势急骤的画面,又融入“寻渡不得”的焦灼——陆路受阻转而求水路,水路亦因雨潮迷茫而难觅津渡,层层递进地强化“雨阻人隔”的愁绪。“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远眺中奇峰突起,以拟人化比喻(“和泪谢娘”)将雨雾迷蒙的远山比作含愁带泪的美人,既精准捕捉烟岚缭绕的峰峦形态(“眉妩”状其秀美),又借“谢娘”代指思念之人,实现“景—人—情”的三重跳转。“和泪”二字兼写峰容与愁情,既属眼前景(雨雾似泪),又是心中想(悬想情人垂泪),“对面落笔”的写法更显相思之深。“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近景与远景交织,“新绿生”写春雨催生的生机,“落红流”状春雨摧残的凋零,二者形成“生—灭”“荣—衰”的强烈对比。“带愁”二字赋予落花以情感,使其成为愁绪的载体,随波逐流的不仅是落红,更是词人无法排遣的相思与无奈。断岸、流水的意象暗合“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古典母题,将愁情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自然流程。“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以“记当日”陡转时空,化用李重元“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诗意,重现往昔春雨中与情人幽居深院、剪灯夜话的温馨场景。今昔对比中,昔日的“门掩梨花”是庇护温情的屏障,今日的“门掩”却成隔绝相思的阻碍;昔日的“剪灯语”是浓情蜜意的倾诉,今日的“剪灯”只剩孤影对烛的寂寥。以乐景写哀情,愈见今之愁深,结尾以回忆收束,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通篇观之,构思措辞均见工巧,无一字道破“雨”字,却笔笔紧扣春雨。全词抒发愁情,写得委婉层折,情致深永。张炎谓此词妙在“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洵有其理。
# 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笔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数,所谓“一钩勒即薄者”。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临断岸”以下数语,最为姜尧章称赞。
宋黄升《花庵词选》
# 语语淋漓,在在润泽,读此将诗声彻夜雨声寒,非笔能兴云乎!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愁雨耶?怨雨耶?多少淑偶佳期,尽为所误,而伊仍浸淫渐渍,联绵不已,小人情态如是,句句清隽可思,好在结二语写得幽闲贞静,自有身分,怨而不怒 。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 绮合绣联,波属云委。“尽日冥迷”二句,摹写入神。“记当日”二句,如此运用,实处皆虚。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著到。如意宝珠,玩弄难于释手。
清先著、程洪《词洁》
# 词中四字对句,最要凝炼。如史梅溪云:“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只八个字已将春雨画出。
清孙麟趾《词径》
# 法度井然,其声最和。
清周尔墉《周批绝妙好词》
# 史达祖春雨词,煞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就题烘衬推开去,亦是一法。
清继昌《左庵词话》
# 此调体物殊工,与碧山之咏蝉,玉田之咏春水,白石之咏蟋蟀,皆能融情景于一篇者。虞山毛晋心醉其《双双燕》词,但“柳昏花螟”自是名句,而全篇多咏燕,仅于结处见意,不若此调之情文并茂也。起三句吸春雨之神。四、五句关合听雨之情。“蝶”、“燕”二句从侧面写题,“惊”、“喜”二字为蝶燕设想,殊妙。“佳期”句承愁雨之意,写到怀人,以领起后幅。转头处言临江望远,意境开拓。以山喻眉,以雨喻泪,常语也,眉黛与泪痕合写,便成隽语。上阕言近处庭院之雨,后言远处江湖之雨。“新绿”二句非特江干风景,而送春念远,皆在其中。“落红”句造语尤工。结句听雨西窗,虽意所易到,而回首当年,以“梨花门掩”,点染生姿,觉余音绕梁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本篇为咏物体,写江南烟雨极为工细。有正面描写处,有侧面衬托处,有点缀风华处,有与怀人本意夹写处,而以回忆作结。姜夔称为“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姜氏此评是恰当的。
近现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杨炎正《玉人歌·风西起》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