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è
qiáo
xiān
èr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gān
竿
fēng
yuè
suō
yān
jiā
zài
diào
tái
西
zhù
mài
shēng
jìn
chéng
mén
kuàng
kěn
dào
hóng
chén
shēn
chù
cháo
shēng
zhào
cháo
píng
lǎn
cháo
luò
hào
guī
shí
rén
cuò
yán
guāng
shì
míng

译文

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逐句剖析

"一竿风月":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

# 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

"一蓑烟雨":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

# 蓑:(suō)蓑衣。

"家在钓台西住":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

# 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

"卖鱼生怕近城门":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

"况肯到、红尘深处":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 红尘:指俗世。,况肯:更何况。

"潮生理棹":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

# 棹:(zhào)指船桨。

"潮平系缆":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

# 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

"潮落浩歌归去":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

# 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时人错把比严光":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

# 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

"我自是、无名渔父":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 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文学家陆游所作的词。此词是第二首。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渔父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他远离争名逐利市场的行为。下片继写渔父的生活,他的生活节奏与自然规律和谐相融,无分外之求。在词人笔下,这位“无名渔父”的清高程度,甚至超过了严子陵。此词借助一位决然弃绝红尘、隐居于江湖之中,不求功名利禄,惟日日捕鱼的渔父形象,抒发了词人在英雄失路,无奈退居江湖的深沉感慨。有别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驳回了旨在北伐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城,幕府就此解散,原本满怀希望的出师北伐计划彻底落空,词人感到无比的忧伤。随后词人骑着毛驴前往蜀地,一路颇为失意。这首词是词人回到越州山阴故乡(今浙江绍兴)之际创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人物的词。此词借一位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无奈退居江湖的深沉感慨。它与一般单纯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截然不同,蕴含着更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家在钓台西住”巧妙援引严光拒绝汉光武征召,于富春江上披羊裘垂钓的典故,借古喻今,将渔父的心境与严光类比,简洁而深刻地传达出渔父远离仕途、淡泊名利的情怀,使作品底蕴深厚,富有文化内涵。对比:一方面,将渔父顺应自然、无分外之求的生活与世俗中那些沽名钓誉、利令智昏之人作对比,突出渔父的高洁与淡泊,有力批判了世俗的追名逐利之风;另一方面,结尾处把“无名”渔父和严光对比,认为渔父清高更胜一筹,进一步深化了对淡泊名利境界的推崇,使词作的思想主题得以升华。

3.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场景。“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勾勒出渔父所处的独特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一句,巧妙借用严光拒绝汉光武征召,独自身披羊裘在浙江富春江上垂钓的典故,意在表明渔父的心境与严光相仿。上片结尾处指出,渔父以卖鱼维持生计,却刻意远远避开充满争利的市场。他卖鱼时甚至生怕靠近城门,更别说深入红尘去追逐功名利禄了。这生动地展现出渔父对名利的淡薄,一心只求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下片开篇三句,刻画了渔父顺应潮汐的生活节奏:潮起时外出捕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其生活规律与自然规律完美契合,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接上片“钓台”相关内容,指出从严光身披羊裘垂钓来看,不免存有求名之心。宋代有一首咏叹严光的诗写道:“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此诗同样表达了严光虽拒征召却仍有求名之意。基于此,陆游认为这位“无名”的“渔父”,其清高程度更甚于严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下两片的结构布局一致,每片均以开头三句描绘生活场景,后两句抒发内心感受,不过情感的深浅程度有所差异。上片末尾表明自己的心境与严光相近,下片结尾却对严光的所谓“清高”予以否定。就思想内涵而言,陆游的这首词堪称超越了张志和等人的同类作品。显而易见,这首词实则是对当时那些深陷名利羁绊、无法自拔的世俗之人的辛辣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首三句如题之量。“怕近城门”二句未必实有其事,而可见托想之高,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潮生“三句描写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贯珠。“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着色相也。《渔父》词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

近代诗人俞陛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下一篇: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