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爱西湖春色早":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
# 西湖:此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尝爱:曾经爱。尝:曾经。
"腊雪方销":冬雪才消,
# 方销:刚刚融化尽。,腊雪:冬雪。
"已见桃开小":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顷刻光阴都过了":转瞬春光过去了,
"如今绿暗红英少":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 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红英:红花。
"且趁余花谋一笑":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
# 谋:图谋,营求。
"况有笙歌":何况有笙歌,
"艳态相萦绕":美女供一笑。
# 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老去风情应不到":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
# 风情:风月之情。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
"凭君剩把芳尊倒":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 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剩把:只管把。芳樽: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叹时题材的词。描绘了西湖从腊雪初融、桃花初绽到绿暗红稀的景色变化,营造出时光流逝、春景不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年华老去仍劝人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豁达心境。借西湖春色的变迁景象,写出了对生命短暂的思索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与“如今绿暗红英少”形成对比,将西湖初春雪融花绽的生机之景和后来绿叶繁茂、红花稀少的暮春之景相对照,鲜明展现出时光的快速流逝,强化了岁月变迁之感。借景抒情:借西湖从初春到暮春景色的变化,如腊雪、初开桃花、绿暗与红英少等景象,含蓄地抒发作者对时光匆匆消逝的感叹,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直抒胸臆:“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直接表明自己虽年华渐老,但仍倡导尽情享受当下,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豁达超脱,珍惜眼前时光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上片描绘了作者初次于早春时分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西湖的春天宛如一位脚步匆匆的旅人,来得急切,去得也迅速,这一来一往之间,悄然勾起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喟叹。开篇“尝爱西湖春色早”一句,直白而有力地袒露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钟情。在这一句中,作者将西湖的早春与暮春置于天平两端,细细比较权衡,毫不犹豫地向早春投去了偏爱的一票。彼时,寒冬的腊雪刚刚消融殆尽,空气中还残留着丝丝缕缕的寒意,可就在这乍暖还寒的微妙时刻,枝头已惊喜地探出了几枚小巧玲珑的桃花。它们如同春天派遣来的先头使者,在料峭的风中摇曳生姿,预示着一场盛大的春日盛宴即将拉开帷幕,好景正浩浩荡荡地奔赴而来。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暮春那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象——“顷刻光阴都过了”。在作者的感知里,美好的春天仿若一阵疾驰而过的风,转瞬即逝,眨眼间,便从繁花似锦的盛景步入了绿叶成荫、红花凋零的衰败之境。这里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更有着对韶华易逝、生命如春光般一去不返的深沉悲叹。当眼前只剩下“绿暗红英少”的残败之景时,心中的期待也如泡沫般破碎消散,只留下无尽的怅惘。而这,也与下片所提及的“老去”遥相呼应,让读者瞬间领悟到作者钟情早春的缘由。下片笔锋一转,作者以一种豁达的姿态宽慰自己,尽显趁余年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且趁余花谋一笑”中的“余花”,表面上看,指的是暮春时节所剩不多的残花,实则暗喻作者已然步入暮年的人生阶段。尽管此时身旁笙歌悠扬、艳影萦绕,热闹非凡,但作者心中清楚,自己已不复年轻时的豪情与浪漫。如今,他只能任由他人斟满酒杯,试图在微醺中寻得片刻欢愉。即便深知光阴似箭,不可挽留,作者依然选择积极面对,紧紧抓住当下的美好,尽情享受生活。就如他所言,趁着西湖还有几枝残花尚存,定要好好欣赏这最后的春日风情。更何况,此时还有佳人在旁,笙歌婉转,为这暮春之景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无疑是作者自我宽解的肺腑之言,词情也由此变得旷达洒脱起来。然而,岁月不饶人,无论怎样开怀畅饮,都无法重现年少时的风采。“老去”一句,如同一记重锤,再次将词情拉回现实,在旷达之中,隐隐透露出几分难以言说的无奈与沧桑。
4. 作品点评
全词起始于明媚乐景,词中情感先是从欢愉渐入哀伤,继而转变为旷达之态,最终又回归无奈,将迟暮之人在赏春过程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心境,展现得丝丝入扣、栩栩如生。
# 此词描写颍州西湖残春景象以及伤老情怀。豁达之中透着悲凉,无可奈何之中充满感伤。以暮春之景映衬暮年之情,使情景交融显得自然而然。
现代陶尔夫
# 全词语句无多,包含的感情却很丰富,首先是卸去千斤重担后的轻松,其次是对晚年自由生活的满足,虽然也有“来日无多”的遗憾,更多的还是希望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的美好祈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能以如此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旅途的巨大变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值得人们尤其是老人们学习的。
现代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之亮
下一篇:宋·欧阳修《代赠田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