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shì
xiāo
cháng
dān
shū
qiǎn
bǎi
yōu
shēng
wàn
shì
qiú
huáng
quǎn
wéi
jiè
bái
yún
dāng
yóu
jiāng
póu
sāi
jiǔ
liú

译文

试着练习书法来消磨漫长的时光,沉迷于读书来排遣各种忧愁。余下的人生能够像这样度过,世间的各种事情又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李斯临刑前想牵黄狗打猎而不得的事可以作为警戒,白云应当自由自在地飘荡。不要拿一捧土,想要去堵塞众多的河流。

逐句剖析

"试笔消长日":试着练习书法来消磨漫长的时光,

"耽书遣百忧":沉迷于读书来排遣各种忧愁。

"余生得如此":余下的人生能够像这样度过,

"万事复何求":世间的各种事情又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黄犬可为戒":李斯临刑前想牵黄狗打猎而不得的事可以作为警戒,

"白云当自由":白云应当自由自在地飘荡。

"无将一抔土":不要拿一捧土,

# 一抔:一捧。

"欲塞九河流":想要去堵塞众多的河流。

# 九河:古代黄河自孟津而北,分为九道,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试笔》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诗作。此诗开篇写诗人通过试笔来消磨漫长的日子,借助耽于读书来排遣诸多忧愁,展现出其日常的生活状态。接着进一步抒发感慨,认为余生若能如此度过,便别无所求,表达出知足的心境。诗中以“黄犬可为戒,白云当自由”为喻,劝诫莫要过度追逐功名利禄,应追求自由洒脱。全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悠闲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感悟,虽未着意渲染宏大场景,却在质朴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试笔》是欧阳修在嘉祐八年(1063)四月以后于汴京所作。宋仁宗赵祯于当年三月去世,四月太子赵曙即位为英宗,随后英宗患病,太后听政。欧阳修曾参与拥立赵曙为太子,事后被特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并依旧担任参知政事。但他因联想到李斯拥立秦二世最终被杀的教训,又对当前复杂难有作为的朝政深感忧虑,便借试笔(练习书法)和读书来排解心中忧愁,从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黄犬可为戒”一句运用了典故,诗人借李斯临终前对儿子说想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而不可得的故事,来表达对功名利禄可能带来灾祸的警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为含蓄,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借物抒情:诗中的“白云当自由”以白云象征自由,借白云的自由自在,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中朝政复杂、难以有所作为的无奈和感慨,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的自然物象之上,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

2. 分段赏析

《试笔》开篇“试笔消长日,耽书遣百忧”,直接描述诗人以试笔来打发漫长日子,借沉迷读书排遣诸多忧愁,展现出一种闲适又略带忧愁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余生得如此,万事复何求”则进一步抒发情感,表达出若余生都能这般,便别无所求的知足心态。“黄犬可为戒,白云当自由”运用用典和借物抒情手法,借李斯的典故警示追逐功名利禄的危险,以白云象征自由,深化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末句“无将一抔土,欲塞九河流”,以形象比喻告诫莫要妄图以微薄之力改变难以扭转的局面,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意味,整首诗从生活场景起笔,逐步深入情感与思考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丰乐亭小饮》

下一篇:宋·欧阳修《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