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xiǎo
tíng
chūn
lǎ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xiǎo
tíng
chūn
lǎo
hóng
xuān
cǎo
cháng
xiǎo
lán
xián
gòng
rào
xié
shǒu
绿
cóng
hán
xiào
bié
lái
yīn
xìn
quán
guāi
jiù
qián
shì
kān
cāi
mén
yǎn
xié
rén
jìng
luò
huā
chóu
diǎn
qīng
tái

译文

在小小的庭院中,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碧绿的台阶下长着红色的萱草花。我常常回想起我们两个曾经一起绕着小栏杆漫步谈笑的情景。自从分别以后,你的音信渐渐地变得稀少而乖张(不按照常规,这里指书信不再像从前那样如期而至)。过去约定的事情和那些美好的往事都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和怀念。如今你门前半掩,夕阳西下,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落花带着忧愁点缀在青苔之上。

逐句剖析

"小庭春老":在小小的庭院中,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

"碧砌红萱草":碧绿的台阶下长着红色的萱草花。

# 萱草:多年生草,一名忘忧,叶似菖蒲,花类百合,有红黄等色。

"长忆小阑闲共绕":我常常回想起我们两个曾经一起绕着小栏杆

"携手绿丛含笑":漫步谈笑的情景。

# 含笑:花名,句中取义双关,亦指与知己携手游绿丛之时的笑脸。

"别来音信全乖":自从分别以后,你的音信渐渐地变得稀少而乖张(不按照常规,这里指书信不再像从前那样如期而至)。

# 乖:不和谐,违背。此句说别后不通音讯。

"旧期前事堪猜":过去约定的事情和那些美好的往事都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和怀念。

"门掩日斜人静":如今你门前半掩,夕阳西下,四周一片寂静,

"落花愁点青苔":只有落花带着忧愁点缀在青苔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小庭春老》是宋代欧阳修的一篇词,它以景语起句,描写了暮春时节的小庭景象,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伤。上阕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下阕则抒发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欧阳修词作的独特风格。这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上阕回忆起往昔“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的美好场景,两人曾在小栏杆边悠闲地漫步,在绿丛中携手欢笑,充满了温馨与甜蜜。而下阕则写到如今“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自从分别后,音信全无,过去的种种约定和往事都变得难以捉摸,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今日的孤独、失落和思念之情,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词中多处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情感。如“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描绘了小庭中春天将尽的景象,碧绿的台阶旁红色的萱草盛开,看似艳丽的景色却蕴含着春去的淡淡哀愁,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夕阳西下,门扉紧闭,人已安静,落花飘落点缀着青苔,营造出一种静谧、孤寂且充满愁绪的氛围,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之情融入到这寂静的画面之中。

2.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个微型而古老的庭院景象,一个被岁月沉淀、略显衰老的小院,与生长在其周围的生机勃勃的红色萱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这两句回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主人公与所爱之人曾在翠绿的树丛间漫步谈笑,享受着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运用了对比和回忆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物内心的影响。“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自从分别以来,对方的音信变得越来越稀少,甚至不再如期而至,过去约定的事情也变得难以预测和期待。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音信的减少),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夕阳西下,大门半掩,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落花轻轻地点缀在青苔之上,仿佛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以及她内心的感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

下一篇:宋·欧阳修《少年游·肉红圆样浅心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