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zhì
yīn
sān
jué
èr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shí
zǎi
róng
huá
tān
guó
chǒng
shēng
yōu
huàn
sǔn
tiān
zhēn
yǐng
rén
guài
guī
lái
wǎn
xīn
xiàng
jūn
qián
shēn

译文

十年间贪恋国家的恩宠享受荣华,一生的忧患损害了纯真的本性。颍州人不要责怪我归来得晚,刚刚向君主面前请求辞官还乡。

逐句剖析

"十载荣华贪国宠":十年间贪恋国家的恩宠享受荣华,

"一生忧患损天真":一生的忧患损害了纯真的本性。

"颍人莫怪归来晚":颍州人不要责怪我归来得晚,

"新向君前乞得身":刚刚向君主面前请求辞官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至汝阴三绝(其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欧阳修晚年辞官归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仕途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释然。首句回顾了自己十年间贪恋国家恩宠、享受荣华的生活,流露出对过去仕途生涯的自省。次句则表达了人生忧患对自己纯真本性的损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感悟。后两句则向颍州百姓解释自己归隐较晚的原因,是因为刚刚向皇帝请求辞官,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大致作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的颍州。彼时,欧阳修已六十有余。当年正月,宋神宗登基,御史彭思永、蒋之奇无端捏造罪名弹劾欧阳修。尽管后来得以澄清,证明其无罪,但欧阳修对官场上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现象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遂决意离开这是非之所。欧阳修反复思量后,去意坚定,最终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的身份出知亳州。在赴任途中,他路过曾主政的颍州,面对熟悉的山水,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之下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表达个人官场感慨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过去十年官场生涯的回顾,描绘了自己在荣华与忧患中的挣扎,营造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从官场脱身归来的无奈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十载荣华”与“一生忧患”形成时间与情感的双重对比——“十载”以具体时长概括在朝经历,“一生”则以整个人生为尺度,前者强调仕途的短暂荣耀,后者突出其漫长艰辛;“荣华”(官场恩宠的光鲜)与“忧患”(仕途坎坷的痛苦)则从外在境遇与内在感受对比,凸显官场光环下被消磨的本真。后两句“颍人莫怪归来晚”与“新向君前乞得身”形成因果对比:“归来晚”是因“新乞得身”——此前因未获允准而滞留,如今终得解脱,以“等待”的迫切与“实现”的释然对比,强化辞官后的轻松与对自由的珍视。

3. 分段赏析

“十载荣华贪国宠”:此句回顾了诗人十年间贪恋国家恩宠、享受荣华的生活。“十载”点明了时间跨度,“荣华”和“贪国宠”则描绘了诗人曾经在仕途上的风光和享受,流露出对过去仕途生涯的自省和感慨。“一生忧患损天真”:此句表达了人生忧患对纯真本性的损害。“一生”涵盖了诗人的一生经历,“忧患”指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损天真”则表明这些忧患损害了诗人的纯真本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感悟。“颍人莫怪归来晚”:此句向颍州百姓解释归隐较晚的原因。“颍人”指颍州的百姓,“莫怪”是诗人对百姓的安抚,“归来晚”则说明了诗人归隐的时间较晚,为后文解释原因做铺垫。“新向君前乞得身”:此句表明诗人刚刚向皇帝请求辞官。“新向”表示时间上的最近,“君前”指在皇帝面前,“乞得身”则表明诗人请求辞官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期待和对仕途的淡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芙蓉花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钓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