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fēi
wáng
jiè
zuō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rén
ān
wéi
jiā
shè
liè
wéi
quán
gān
cǎo
měi
cháng
chù
niǎo
jīng
shòu
hài
zhēng
chí
zhú
shuí
jiāng
hàn
jià
ér
fēng
shā
qíng
mào
shēn
xíng
zhōng
guó
rén
shàng
zuò
guī
tuī
shǒu
wéi
què
shǒu
rén
gòng
tīng
jiē
yán
liú
luò
tiān
què
chuán
lái
hàn
jiā
hàn
gōng
zhēng
àn
xīn
shēng
hèn
shēn
shēng
gèng
xiān
xiān
shǒu
shēng
dòng
fáng
xué
xià
táng
shí
huáng
yún
chū
sài
zhī
shēng
néng
duàn
cháng

译文

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游牧人没有固定的地点居住,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逐句剖析

"胡人以鞍马为家":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

# 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射猎为俗":以打猎为生。

"泉甘草美无常处":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游牧人没有固定的地点居住,

# 常处:续校:石本作随山川。

"鸟惊兽骇争驰逐":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

"风沙无情貌如玉":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身行不遇中国人":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

# 中国:指中原地区。

"马上自作思归曲":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推手为琵却手琶":在琵琶声中,

# 琶:琶是右手向后弹奏。,琵:琵是右手向前弹奏。

"胡人共听亦咨嗟":胡人也会感到叹息。

# 咨嗟:表叹息。,亦:也。

"玉颜流落死天涯":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

"琵琶却传来汉家":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 琵琶:一作此曲。

"汉宫争按新声谱":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

# 新声谱:新曲谱,指昭君所弹的琵琶曲。,汉宫:续校:一作家。

"遗恨已深声更苦":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纤纤女手生洞房":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

# 洞房:犹指深闺。,纤纤:纤细的样子。

"学得琵琶不下堂":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

# 下堂:此指宫女被遗弃。

"不识黄云出塞路":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

# 黄云:沙漠上空的云,因黄沙弥漫,连云色也变黄了。此指北方风沙之大。

"岂知此声能断肠":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岂知:哪里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是北宋欧阳修所作的杂言古诗。诗中先以“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等句描绘胡地习俗,点明胡汉之异,接着写昭君远嫁的流落之苦,“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尽显其思乡之愁,最后写汉宫争按琵琶新声,却无人真正理解昭君的遗恨。全诗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以小见大,借昭君之事,对北宋朝廷居安忘危、不事振作进行了揭露与谴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是北宋欧阳修所作。自汉代起,王昭君的故事就是诗人们爱吟诵的题材,主题多为“悲怨”,如卢照邻、李白、杜甫等的相关诗作皆以渲染悲剧内涵见长。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观点新颖独特,引发众多人唱和。欧阳修也因此作了两首诗以和王安石。在此之前王昭君题材诗已有定式,王安石的新警议论打破常规,欧阳修的唱和也是在这样的诗歌创作背景下,对王昭君这一题材进行新的探索与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胡地风俗、昭君流落之苦及思乡之情,借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其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借汉言宋,批判了北宋朝廷的昏庸与不思进取,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胡地“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所描绘的居无定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展现的骁骑善射,以及“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描述的漫天飞沙的恶劣环境,与汉宫“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所体现的优渥环境作对比,突出昭君出塞“玉颜流落死天涯”的流落之苦。细节描写:“推手为琵却手琶”通过对明妃弹奏琵琶动作的细节刻画,展现其满腔哀思。

3. 分段赏析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开篇描绘胡地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环境恶劣,与汉宫优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昭君出塞之苦;“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直接道出昭君远嫁流落天涯的悲惨命运;“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生动展现出昭君思乡情切,只能在马上弹奏思归之曲;“推手为琵却手琶”通过动作细节,刻画其满怀哀思弹奏琵琶的形象;“胡人共听亦咨嗟”侧面烘托出琵琶曲的感染力;“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写出汉宫之人不懂昭君遗恨,只将其琵琶曲当作新声弹奏,暗讽朝臣居安不思危;“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以宫女在深闺学弹琵琶却不解曲中意,进一步深化了对昭君遭遇的同情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4. 作品点评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欧阳修唱和诗中的经典之作。这组杂言古诗以王昭君远嫁匈奴之事为题材,借汉喻宋,深刻批判北宋统治者的昏庸与对外政策的失策,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其写作特色鲜明,叙事、抒情、议论有机融合,转折跌宕又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却不失诗味。语言质朴自然又饱含深情,生动描绘出昭君的悲惨命运与复杂情感,虽无特别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却凭借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拓展了咏史题材诗歌的深度与广度,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下一篇:宋·欧阳修《蝶恋花·梨叶初红蝉韵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