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渺渺":江水浩渺无边,
# 波:烟波。
"柳依依":柳枝轻柔飘拂。
# 柳依依:化用《诗经·小雅·采薇》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垂柳。依依:飘飘。
"孤村芳草远":孤零零的村落旁,芳草蔓延到远方,
# 芳草远:化用《楚辞·招隐士》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斜日杏花飞":夕阳斜照中,杏花纷飞飘落,
# 斜日:夕阳。
"江南春尽离肠断":江南的春天已逝,离愁令人肝肠寸断,
"蘋满汀洲人未归":汀洲上长满蘋草,等待的人却仍未归来。
# 蘋满汀洲:代指春末夏初的时令。蘋:一种水生植物,也叫四叶菜、田字草。汀州:水中的小块陆地。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此词前四句写景,以景寄情;“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后两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点破伤春怀人的题旨,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暗寄了词人如美人迟暮般的感慨。用典:“波渺渺,柳依依”,“依依”化用《诗经》典故,既写柳枝柔态,又暗示离情缠绵。水波与垂柳的意象组合,为全词奠定清丽婉约的基调。
2. 分段赏析
“波渺渺,柳依依”,开篇以对偶句式勾勒江南春景的朦胧美。“渺渺”形容烟波浩渺的辽阔感,暗含望穿秋水的怅惘;“依依”化用《诗经》典故,既写柳枝柔态,又暗示离情缠绵。水波与垂柳的意象组合,为全词奠定清丽婉约的基调。“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由宏观转向特写:孤村、芳草、斜阳、飞花构成一幅暮春孤寂图。“远”字双关,既写芳草蔓延至天际的视觉延伸,又暗喻思念之悠长;“飞”字以动态反衬静景,杏花凋零的飘舞之态强化了春光消逝的无力感。两句通过空间与光影的交错,传递出时光流逝中的孤独心境。“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抒胸臆点明主题。“春尽”与“肠断”形成季节与情感的双重终结,强化了“离”之痛;“蘋满汀洲”既是初夏物候的实写,又暗用柳恽《江南曲》典故,以白蘋繁茂反衬归人杳然。末句“人未归”三字平实却有力,与前文所有景语形成因果呼应,完成由景入情的升华。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典型景物,巧妙烘托出深切的离愁别绪。作者精心选取了“烟波”、“垂柳”、“芳草”、“斜阳”、“杏花”、“白蘋”等意象,并用“渺渺”、“依依”、“远”、“斜”、“飞”、“满”等生动词语加以修饰,准确捕捉了春夏之交的景物特征。开篇“波渺渺”展现水天相接的朦胧,“柳依依”暗含难舍的柔情;随后“芳草远”延伸了思念的绵长,“杏花飞”暗示时光的流逝。这些景物描写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层层递进,为结尾的离愁作了充分铺垫。特别是“蘋满汀洲”的初夏景象,与“人未归”的怅惘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在青春将逝中的孤独等待。全词以景传情,情景交融,把闺中思妇的缠绵愁绪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展现了寇准婉约词风的独特魅力。
# 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上一篇:宋·严仁《鹧鸪天·惜别》
下一篇: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