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xuǎ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
huǐ
wéi
xiào
jiè
xuǎn
suī
wēi
zhì
rén
xuè
shuāi
dān
huàn
qīn
péng
shū
kǒng
lài
chuán
rén
luǒ
chéng
lǎn
duì
yán
liáng
tāng
yùn
yóu
tān
shǎn
diàn
shēn
chòu
shén
tóng
jìn
ěr
quán
guī
jiàn
xiān
qīn

译文

身体毛发肌肤不被毁坏,这才算是孝顺,疥疮癣疮即便微小,也算得上是不仁爱。气血衰败,没有丹药能让人脱胎换骨,亲朋渐渐疏远,恐怕是担心癞病会传染给他人。赤身露体时,懒得面对那些态度随境遇变化的人,热敷烫洗时,还贪恋能让身体像闪电般暂时舒适的感觉。腐臭之物与神奇之物都会一同消亡,能保全身体归天,就可以去见已故的亲人了。

逐句剖析

"发肤勿毁斯为孝":身体毛发肌肤不被毁坏,这才算是孝顺,

"疥癣虽微至不仁":疥疮癣疮即便微小,也算得上是不仁爱。

"血气衰无丹换骨":气血衰败,没有丹药能让人脱胎换骨,

"亲朋疏恐癞传人":亲朋渐渐疏远,恐怕是担心癞病会传染给他人。

"裸裎懒对炎凉客":赤身露体时,懒得面对那些态度随境遇变化的人,

"汤熨犹贪闪电身":热敷烫洗时,还贪恋能让身体像闪电般暂时舒适的感觉。

# 闪:原缺,据冯本补,卢本作露。

"臭腐神奇同尽耳":腐臭之物与神奇之物都会一同消亡,

"全归即可见先亲":能保全身体归天,就可以去见已故的亲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疥癣二首(其一)》是南宋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对待自身的态度出发,阐述珍视发肤是孝、轻视小病是不仁的道理,传递出重视自身的观念;颔联描写身体衰败后无法逆转、亲朋因担忧疾病传染而疏远的处境,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颈联刻画不愿面对态度凉薄之人、贪恋治疗带来短暂舒适的情态,展现出困境中的复杂心境;尾联以对生死的淡然认知作结,表达了希望身体保全以面对先亲的心愿。此诗语言平实,将日常感悟与情感融入诗句,含意真切,传递出对自身、亲情及生死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发肤勿毁斯为孝,疥癣虽微至不仁”,开篇从对待自身的态度切入。“发肤勿毁”体现传统孝道中对身体的珍视,“斯为孝”直接点明这是孝顺的表现;“疥癣虽微”指出疥癣这类小病看似微小,“至不仁”则强调若不重视任其发展便是不仁爱。这里运用对比,将对发肤的珍视与对小病的忽视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相对照,传递出应重视自身健康的观念,语言简练却道理鲜明。颔联“血气衰无丹换骨,亲朋疏恐癞传人”,转向身体状况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血气衰”写出身体机能的衰退,“无丹换骨”表明没有方法能改变衰败的现状,透着无奈;“亲朋疏”是现实处境,“恐癞传人”解释了亲朋疏远的原因,流露出因疾病而被疏远的失落。此联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身体衰败后的困境,将生理变化与人际变化相结合,让情感在现实的描绘中自然流露。颈联“裸裎懒对炎凉客,汤熨犹贪闪电身”,聚焦人物的情态与行为。“裸裎”指身体暴露的状态,“懒对炎凉客”写出不愿面对那些态度随境遇变化之人的心理,带着自尊与无奈;“汤熨”是治疗的方式,“犹贪闪电身”则表现出对热敷后短暂舒适的贪恋,即便只是片刻的缓解也不愿放弃。这里通过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刻画了在困境中既保持些许自尊又渴望缓解痛苦的复杂状态,情感细腻。尾联“臭腐神奇同尽耳,全归即可见先亲”,以对生死的感悟收束全诗。“臭腐神奇同尽”认为无论是腐朽之物还是神奇之物,最终都会走向消亡,体现出对生死的淡然;“全归即可见先亲”则表达了希望身体能得以保全,以便在离世后能面对已故亲人的心愿。此联由对现实困境的描写转向对生死的思考,既有对生死规律的认知,又有对亲情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太湖恬亭》

下一篇:宋·刘克庄《疥癣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