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古人诗":空闲时阅读古人的诗作,
"因看古人意":借此领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古今时虽殊":古代和现代的时代虽然有所不同,
"其意固无异":但人们的思想情感却并无差异。
"喜怒与哀乐":高兴、愤怒、悲哀、快乐这些情绪,
"贫贱与富贵":贫穷卑贱和富裕显贵这些境遇。
"惜哉情何物":可惜啊,感情究竟是什么东西,
"使人能如是":竟能让人因为它变成这般模样。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1. 分段赏析
“闲读古人诗,因看古人意”,“闲读”二字既展现从容的阅读状态,又暗示对古诗的沉浸式品读;“因看古人意”直接点明读诗的核心目的在于探寻古人的思想情感。诗人通过"闲"与"意"的呼应,构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体现对诗歌情感共鸣的重视“古今时虽殊,其意固无异”,通过对比“古今时殊”与“其意无异”,揭示诗歌情感的永恒性。尽管时代变迁,但人类对喜怒哀乐等基本情感的体验具有共通性,展现诗歌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喜怒与哀乐,贫贱与富贵”以并列结构列举人类基本情感与生活境遇,既是对前文“其意无异”的具象化阐释,也是对古今诗歌主题的总结。诗人将“喜怒哀乐”(情感)与“贫贱富贵”(境遇)并置,暗含对人生复杂性的洞察,揭示诗歌作为情感载体的本质功能。“惜哉情何物,使人能如是”以感叹收束全诗,以“情”为枢机,叩问情感对人类行为的驱动。“惜哉”既表达对情感力量的敬畏,亦暗含对人性复杂性的反思。诗人借“情”字串联古今,既赞颂情感赋予生命的深度,又感慨其引发的悲欢离合,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哲学内涵。
上一篇:宋·夏元鼎《绝句》
下一篇:宋·杨万里《三江小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