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花":我看到冬青树开花时,
# 冬青:常绿乔木名。夏季开花,花细白色。
"花时一日肠九折":悲伤得就像一天九次断肠的感觉。
# 肠九折:形容悲愁之甚。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
"隔江风雨晴影空":隔江风雨如晦没有一点晴的影子,
# 隔江风雨晴影空:指种在隔江临安故宫中的冬青树。
"五月深山护微雪":五月深山中开的冬青花如微雪。
# 五月深山护微雪:指种在绍兴宋陵的冬青树。
"石根云气龙所藏":花底石根的云气是所藏的龙发出的,
# 石根云气龙所藏:意谓天子所葬之处,本来不是平常臣民可以杂处。
"寻常蝼蚁不敢穴":微贱的蝼蚁不敢在那里筑穴。
# 蝼蚁:这里指平常臣民。
"移来此种非人间":移来的种子不是人间所有的,
# 移来此种非人间:当时在兰亭所种冬青树,是从绍兴的宋宫中移来,因高宗曾经逃奔至绍兴,故有宫殿旧址。
"曾识万年觞底月":它曾经见过皇帝喝酒时的杯中月色。
# 万年觞:多指皇帝所饮的美酒。觞:酒器。这句指这些冬青树来历不同常树,曾经看到过皇帝喝酒时的杯中月色。冬青树一名万年枝,与万年觞相应。
"蜀魂飞绕百鸟臣":蜀魂杜鹃被百鸟围绕着飞翔,
# 百鸟臣:百鸟仍向杜鹃称臣,喻遗老仍忠于宋帝。,蜀魂:指杜鹃,相传杜鹃是古代蜀王杜宇死后之魂所化。
"夜半一声山竹裂":黑暗的半夜里杜鹃叫一声山竹欲裂。
# 山竹裂:形容杜鹃啼声凄厉,几乎使山竹欲裂。语出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夜半:深夜,隐喻元朝的黑暗。
南宋诗人
林景熙(1242~1310),南宋诗人。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学者称霁山先生,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上舍释褐。初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诗书自娱,与会稽王英孙结盟。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代表作品有《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梦回》《古松》等。著有文集《白石稿》10卷、诗集《白石樵唱》6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围绕冬青花展开,描绘其在风雨中、深山里的生长环境,以“曾识万年觞底月”暗喻其与南宋宫廷的关联,借“蜀魂飞绕”等意象,抒发对南宋灭亡的悲悼。全诗借物抒怀,伤悼宋帝遗骨,表达了南宋遗老对故国覆灭的悲愤之情,以及不屈从元朝统治的气节。
2. 写作手法
起兴:全诗以冬青花起兴,开篇“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由冬青花引发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南宋灭亡、宋帝遗骨的伤悼,奠定了全诗悲怆的情感基调。化用:“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巧妙化用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诗人不着痕迹地将原典融入诗句,仅用“肠九折”三字,就生动传递出目睹冬青花时内心翻涌的深切悲痛,使表达含蓄凝练。
3. 分段赏析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以冬青花开触发悲怆,化用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典故,直诉亡国之痛。表面咏花,实则以“肠折”暗指南宋遗民对故国覆灭的锥心之痛。“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隔江”暗指钱塘江,分临安(故都)与会稽(宋帝陵)两地,风雨如晦喻元军铁蹄下的黑暗;“五月微雪”以冬青花色白似雪,象征遗民坚守的清白气节,与沦陷区“晴影空”的绝望形成对照。“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龙”喻宋帝骸骨,“云气”暗指皇权天授的正统性;蝼蚁不敢穴,借卑微生物避让,凸显对宋室尊严的敬畏,亦暗讽元人亵渎陵寝之暴行。“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言冬青树移自宋帝旧殿,非人间凡物;“万年觞”指帝王祝寿御杯,暗忆故国礼制,以“月”喻王朝气数,隐含对故宋风骨的追慕与今昔之叹。“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蜀魂”即杜鹃,啼血哀鸣喻宋帝魂魄不屈;“百鸟臣”指遗民如林景熙等甘为旧主臣服;“夜半山竹裂”以杜鹃泣血之声写遗民悲愤,暗斥元朝黑暗如夜,恨意彻骨。全诗借咏冬青花串联典故、地理、自然意象,以“兴体”由物及史,表面写花之孤高,实则寄托遗民对故国殉葬的哀恸、对气节的坚守,及对元朝统治的隐忍控诉,深得比兴寄托之妙。
4. 作品点评
林景熙《冬青花》以冬青花为吟咏对象,一切围绕冬青花并从而展开去加以描绘,在这些鲜明的形象背后,都实有所指,是词在此而意在彼的,实则暗藏对宋帝遗骨蒙辱的哀悼与遗民气节的自持。
# 本诗以不忍见冬青开花始,以不忍听夜半鹃声作结,曲达遗老心事。
现代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上一篇:宋·许及之《百结》
下一篇:宋·朱熹《水口行舟二首(其一)》